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______“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碾庄中心小学郭艳摘要: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生活的边境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并让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关键词:生活课堂兴趣数学价值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正所谓圆无处不在,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圆。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圆: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圆形的波纹、盛开的向日葵、五颜六色的鲜花、美妙的光环、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看了这些圆,你有什么感受?西方数学中称“圆是最美丽的图形”你能把它画下来吗?你准备怎样画?(多数选用圆规)【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合作交流,探究特征画圆——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试着画一个圆。展示交流学生用圆规画的圆。有的同学画的不够理想,他可能在哪里出了问题?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原因。刚才几位同学谈的正是我们用圆规画圆该注意的地方。你还想再画一个圆吗?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使我们全班画的圆一样大?那好,请同学们将圆规的针尖和笔尖的距离定为3厘米,把这个圆画下来。学生动手操作如果有人问你这是一个多大的圆,我们该怎么说?你能标出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学生试着标出圆心(O)、半径(r)、直径(d)。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圆心(O)、半径(r)、直径(d)。到底什么叫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呢?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可以打开课本找出有关于圆心、半径、直径的叙述)。没有圆规,就不能画一个圆了吗?还可以怎样画?学生在媒体前展示自己画圆的过程。操作——探究特性(1)、现给你一把直尺,请用直尺画一个圆。(2)、小组交流合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3)、交流研究成果。A、展示评价学生从正方形中描圆。媒体演示正方形切割成圆。B、展示评价学生用画线段描点画圆。多媒体演示画法得出:圆是由无数点组成的。C、归纳特性从我们用直尺画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半径越多,就越接近圆。有无数条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d=2r或r=(教师跟随小结一同板书)强调:“在同一个圆里”或“在等圆里”。【评:皮亚杰指出:数学抽象性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基于这种认识,我鼓励学生从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画圆,最后把学生引领到只借助刻度尺来画圆的研究中。面临这个既熟悉又挑战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在亲身操作中发现感悟圆的本质特征。】(4)找中心A、拿出信封里的圆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找到了和同桌说一说。B、你能从正方形里边找到中心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圆的圆心到圆上的各点的距离相等,而正方形的中心只有四个顶点相等。小结: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古代对圆就有了精确的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的“一中”就是——?同长呢?(猜猜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课题)【评:在学生掌握圆的本质特征之后,我巧妙的将我国古代墨子对圆的认识融入课堂,学生顷刻间穿越时间的隧道,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历史,感受人类祖先智慧的结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树立“我们也能研究数学”的自信心。】实际应用,联系生活现在同学们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位老汉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了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先请同学猜一个字(样)再猜两个字的水果(草莓)。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什么?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木桩就是这个圆的什么?(圆心)拴在木桩上的绳子又是圆的什么?(半径)。(电脑显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原来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如果想让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些,该怎么办?学生领悟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圆,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吗?投影显示画面:(1)、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激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个圆形?(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3)、人多吃饭时,为什么经常选择大圆桌?(4)、当有人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