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用发展的误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用发展的误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doc

国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用发展的误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用发展的误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国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用发展的误区误区1.初期盲目推广由于缺乏对角膜塑形术的认识,缺乏医疗管理和规范性操作,初期阶段盲目性较大,一些不具资质的公司和眼镜店也纷纷开展,将角膜塑形镜当作普通商品出售,形成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角膜塑形镜的质量也未得到严格监管,甚至冒出了假冒伪劣品,以致出现了短时间集中发生数十例角膜感染的严重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推广局面的反差很大,引起了国际上的密切关注。之后国家SFDA下达了一系列法规制度,进行了严格的监督管理。近几年在中华眼科学会领导之下,通过广大眼视光医师的密切配合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这项工作逐步进入相对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由于医患双方不断增强了安全保护意识,使得近几年未再出现严重角膜感染的病例。现已明确提出:(1)验配使用角膜塑形镜是一种严格的医疗行为,必须遵照国家SFDA的有关规定在具备条件的眼视光专业验配机构进行。(2)验配人员应为具备专业资格的医务人员,须有验配RGPCL的经验与技术,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3)掌握角膜塑形技术原则,科学选择适应症和使用方法,主动驾驭角膜的可塑性和镜片调整。经医患双方密切合作,通过定期频繁的观察,以及早发现隐患,防止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发生。(4)配戴后的专业指导与定期随访服务体系需要经过眼视光医师与镜片制造商通力合作,形成沟通互动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与完善。误区2.角膜塑形镜=角膜感染几年前发生的一些事故给角膜塑形术蒙上了一层阴影,以致今日仍有一些医师谈虎色变,一旦被患者咨询这项技术,便不够客观的评论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角膜的感染,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夸大危险的盲目性的表现。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角膜塑形术,应当可以了解到它的光学矫正优势;针对青少年近视眼采用非手术手段控制发展的前景;科学普及推广这项技术的前提下,基本是安全使用的大量验证。任何先进的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犹如汽车和飞机这样先进的交通工具,不能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就完全否定他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误区3.角膜塑形术是短期治疗行为无可否认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度的快速下降并不是永久性的,物理作用下角膜形态的变化是一种可逆的过程,疗效维持时间的长短与近视度、散光度的高低,角膜厚度、弹性度、弧度、形态,眼轴长度,镜片材料、设计、加工,戴镜方式、时间,护理程序是否规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如无任何异常,近视度越低效果越显著,维持时间越长。我们的研究发现,2.00D左右的近视眼患者多数经戴镜3个月以上,可使效果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如过夜戴镜一天,可以保持1.0左右裸眼视力2~4天。角膜可逆性的改变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是好事,因为不破坏角膜原生理形态和厚度,可以随时根据变化进行设计调整。针对控制近视的治疗短期戴镜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根据我们的经验,至少戴镜3年左右,或戴镜至18岁以上,可望获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曾对照观察了两组戴不同眼镜儿童近视度的增长,结果显示戴角膜塑形镜2~3年,然后停戴换用普通框架眼镜2年左右一组(平均47个月),近视增加约0.32D,计算每年近视度增长为0.08D,另一组始终戴普通框架眼镜(平均44个月),近视增加约2.47D,每年近视度增长为0.67D,表明经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以上,对减缓近视发展发挥了一定效应。二、角膜塑形镜今后的发展方向对角膜塑形术的认识还有待于澄清和提高。褚仁远教授特别提出:“从以往的实践得出,角膜塑形术对阻止青少年近视发展以及对早期患者的有效治疗,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角膜塑形镜的质量与验配又充满了挑战,可以这么认为,角膜塑形术是学术、医术、技术和艺术的完整有机结合,犹如一把双刃剑,可刺向敌人,也可刺向自己。前几年,我国滥用角膜塑形镜的惨痛教训就足以证明这一点,造成在我国目前不少人一提起角膜塑形镜有认为是灾难来临的极大误区。”针对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眼科医师和视光医师需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克服偏见,促进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随时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疗法。今后仍需深入研究角膜塑形镜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更安全、更有效和更持久的发挥作用。新型材料和新型设计方面将是研发的两大焦点,另外由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镜片设计加工将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视觉成像质量,促进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健康发育。另外针对高度近视和高度散光眼,甚至对早期圆锥角膜如何发挥角膜塑形效应,提高矫正和治疗效果也是今后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