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刑法(表格版)2013版第一部分刑法论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注意: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仅指刑法基本内涵“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内容形式侧面成文法主义(成文的罪刑法定):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刑法才能成为刑法渊源,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和判例都不得成为刑法渊源禁止事后法(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重法(不利于被告人的法)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严格的罪刑法定):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即扩大解释)注意:如果只是泛泛的说“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应当判断为正确;只有在题目刻意强调有罪类推和无罪类推的区分时才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有罪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实质侧面明确性原则(确定的罪刑法定)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确定的罪刑法定)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两者关系形式侧面主旨在于限制司法权,实质侧面主旨在于限制立法权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基本内涵本原则不意味着刑法在立法保护上具有平等性注意: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与个别化原则并不矛盾,即平等适用刑法并不否定因犯罪人、被告人个人情况而在立法、司法上允许合理差别基本内容平等的认定犯罪(定罪上的平等)平等的裁量刑罚(量刑上的平等)平等的执行刑罚(执行上的平等)★★罪刑适应原则内容刑罚的轻重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刑罚的轻重与犯罪情节相适应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刑法解释★★★刑法解释解释效力分类立法解释效力等级: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解释方法分类传统分类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字词含义以通常使用方式进行阐释论理解释扩大解释:扩张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但不能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这是其与类推解释的关键区别注意:常考的类推解释有两种情形:①行为对象的类推:男人类推解释为女人;②行为方式的类推:当法条规定了两种以上的行为方式时,不能相互解释,多见于货币犯罪中的伪造行为类推解释为变造行为,但是,如果法条只规定了一种行为方式,解释为两种以上行为方式的,为扩大解释例如:①刑法第49条中“审判的时候”扩大解释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采取羁押措施开始一直到判决确定时为止”②信用卡犯罪中“信用卡”不仅包括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扩大解释到“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缩小解释:限制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真实含义例如:刑法第111条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当然解释:刑法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通常观念,规范目的等理所当然的道理,将某些事项解释为包括在刑法规定的含义范围之内例如:刑法第240条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属于本罪的加重处罚情形,那么,以出卖为目的,抢劫、抢夺婴幼儿的行为,自然属于本罪的加重处罚情形反对解释: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描述,推导其反面含义例如:刑法第50条死缓犯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那么,没有满二年的就不得减为无期徒刑补正解释:在刑法条文发生立法缺漏时,根据相关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对该法条进行补正,以有效弥补法律的不足和缺陷例如:刑法第63条的“以下”与第99条的“以下”存在矛盾,通过补正解释,对第63条的“下”解释为“下”即不包括本数在内★★最新分类解释理由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当然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目的解释解释技巧平义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反对解释、补正解释两者关系对一个刑法条文或一个刑法用语的解释,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技巧,但采用哪一种解释技巧,取决于解释理由,而解释理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任何解释都必须具有符合刑法目的的理由,但不一定具有其他方面的理由刑法空间效力对国内犯适用原则属地原则适用对象中国公民、外国人适用原则我国领域内一律适用,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除外情形包括:①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中国刑法;②特别行政区不适用大陆刑法;③特别刑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规定领域确定固有领域:领陆、领水、领空流动领域:船舶、航空器“地”的确定标准“遍在说”,即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只要有一项发生在我国境内即可;这里的犯罪行为地,就个人犯罪而言,包括犯罪预备行为地和实行行为地,在未遂犯场合下,犯罪结果地包括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地、可能发生结果地;在共犯场合下,共犯行为或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即认为在本国领域内犯罪对国外犯适用原则属人原则适用对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适用条件有限制: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军人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②普通公民犯罪一般适用我国刑法,但犯轻罪(法定刑3年以下)的可以不予追究保护原则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