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七大心理学流派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人们的直接经验)的构成成分:感觉、意想和激情。内省法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构造主义而诞生)詹姆斯、杜威、安吉尔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意识流”反对构造主义的观点,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主要心理学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主张行为环境决定论。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有很大的贡献)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主要研究知觉、学习及思维。实验法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哥、阿德勒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自由联想、个案法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主张心理学研究以正常人为对象,人性本善,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研究人性心理学第三势力,理论体系仍不完备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人脑会对所接收的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器模拟脑机能学说定位说: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颅相学(加尔、斯帕兹姆)——语言位于大脑额叶(波伊劳德)——运动失语症,左侧额叶受损(布洛卡)——听觉性失语症,颞叶受损(威尔尼克)——记忆定位在颞叶(潘菲尔德)整体说:大脑以整体发挥作用,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大脑功能的丧失与特定部位无关与受损面积有关:鸡和鸽子,局部损毁法。(弗洛伦斯)——均势原理:大脑各部分几乎以相同程度对学习发生兴趣+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效率与受损面积成反比与受损部位无关。机能系统说(鲁利亚):脑是一个动态、复杂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第二机能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处理;第三机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相互作用,协同活动。(具有早起认知的色彩)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有高度专门化,并且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类似电脑的cpu、硬盘、内存的组合)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选择认知理论注意分配的认知资源理论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过滤器位置介于初级分析与高级分析之间,区别在于“全或无”与“强度减弱”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越多。认知系统的资源分配受人控制,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衰减理论(特瑞斯曼)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诺尔曼)选择发生在后期加工阶段,根据对人的重要性进行选择双加工理论(谢夫林)人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与受意识控制加工(需要注意的参与)。后者经过一定条件可转化为前者。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根据不同任务而选择视觉理论(1)三色说(托马斯杨、赫尔姆霍茨)原型:假定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一种光波敏感,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改进: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时,将在三种感受器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照相应比例活动而产生的。缺点:无法解释色盲。对立过程理论(四色说)四色论(黑林):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及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对立过程理论(赫尔维奇、詹米逊):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光强时,黑白视素分解,表现白色;光弱时合成后表现为黑色),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听觉理论频率理论(罗费尔)共鸣理论或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行波理论(冯贝克西)神经齐射理论(费弗尔)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蜗底较窄,蜗顶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反之长纤维共鸣。(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标准)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向蜗顶推进,振幅达到最大值时消失。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反之蜗顶。声音低于400hz,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和声音频率对应。当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高频声音作出反应时,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解释500hz以下解释1000hz以上解释500hz以上解释5000hz以下知觉的信息加工——模式识别理论模板匹配理论原型理论特征分析理论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与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相对应的模板,内在模板与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精确匹配。记忆中储存的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