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三语文1.doc

初三语文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请根据下面一段文章回答问题:(5分)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碌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慨,,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1)请为划线词注音:淫()折()(2)请解释文中几个词语的含义:淫:移:(3)请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4)段中所说的孟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5)这段文字出自课文《》,作者是我国历史学家。2、请把下面一段话中的数字改为大写汉字(如“1”写为“壹”):(2分)今天,爸爸答应给我买电脑了。我高兴之极,非缠着爸爸一块儿去不可,最终如愿以偿。买电脑一共花了7869元。看着售货员熟练的开着发货票,爸爸问我:“如果让你来开的话,你知道这些数字该怎么写吗?”请你写写看。3、选出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2分)A、美丽、浩瀚而雄伟的长江,有时显得非常宁静,非常温和,你可以舒坦地躺在她的宽阔胸怀中,犹如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B、这时,他端起刚沏的茶水,很珍惜的饮了一口,并且问我,你是不是闻到了一股兰花的香味。C、在我国,送“压岁钱”的习俗已有很长时间,直至今日仍在流传且愈演愈烈。D、八年抗战胜利了,我和父辈们一起投入了狂热的欢庆气氛中,天真的我,以为苦难的生活一去将不复返了。4、为了使上下文意连贯,下面这段话的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是()(2分)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A、这不等于九个指头全是优点,一个指头全是缺点。B、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C、这并不是说九个指头是好的,一个指头是差的。D、这不等于肯定九个指头,以便否定一个指头。5、下面这封信中,划线的四个地方,用语得体的一处是()(2分)XX先生: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们作报告。你的报告(A)深入浅出,联系实际,(B)有一定的理论水平,(C)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D)大家听了比较满意。希望以后能继续得到您的支持??6、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到晋国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时司马炎说:“朕设此座久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2分)7、在商店买了一件衣服,回家一试,太瘦了,你去商店退换时对一位近四十岁的女售货员应怎样说?(2分)8、小海要参加市里诗歌朗读比赛,为此他每天练习得很晚。有一天,邻居张伯伯对他说:“小海呀,你学习可真刻苦,每天晚上十二点多了,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大声朗读什么东西。”小海谦虚的回答道:“张伯伯过奖了,我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努力。”(3分)(1)张伯伯说话强调的意思是:(2)小海理解的意思是:(3)如果你是小海,得体的回答应该是:根据课文填空:(8分)9、,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10、,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11、,,,,山间之四时也。12、,若个书生万户侯。1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4、,燕然未勒归无计,。15、足蒸暑土气,。16、,直挂云帆济沧海。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文言文阅读:(12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者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者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池:兵:域:畔:19、翻译文中划线语句。(2分)(1)委而去之:(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下面句中加点“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2分)A、永州之.野产异蛇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环而攻之.而不胜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1、用问中语句填空。(2分)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22、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子回答)(1分)23、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