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左传》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二、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三、文章内容:1、秦晋围郑2、临危受命3、说退秦师(亡郑利晋、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阙秦以利晋)4、晋师撤离四、文章分析(一)、第一段: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1)以:因为(2)于:对(3)无礼于晋=于晋无礼(4)军:驻军。名→动(二)、(1)言于郑伯=于郑伯言(2)若:如果(3)使:派(4)辞:推辞(4)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犹:尚且(6)为:做(什么)(7)而:表承接,才(8)是:这(9)过:过错(10)然:可是(三)、(1)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2)既:已经(3)亡:使……灭亡,使动用法(4)越:跨过(5)以:目的来(6)鄙:把……当作边邑,意动用法(7)其:这件事(8)焉:为什么(9)用:介,表原因(10)以:来(11)陪:增加(12)厚:形作名雄厚(13)薄:削弱(14)以(之)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15)行李:使者(16)共:通“供”(17)乏困:缺少的东西,形作名(18)尝:曾经(19)为:给(20)济:渡河(21)版:防御工事(22)有何厌,厌:满足(23)之:宾语前置的标志(24)东:向东,名作状(25)封:使……作疆界,使动(26)肆:扩张,形作动(27)阙:削减(28)焉:兼词从哪里(29)以:却(30)唯:希望(31)图:考虑(32)说:通“悦”(33)盟:结盟(34)戍:守卫(35)乃:于是(四)、(1)之:代指秦军(2)微:没有(3)夫人:那人(4)及:达到(5)因:依靠(6)而:却(7)蔽:损害(8)所与:所亲附的人(9)知:通“智”(10)乱:(军队)散乱(11)易:交换(12)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13)其:还是。表婉商语气(14)去:离开五、烛之武的艺术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若轻、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六、艺术特点:1.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2.前后照应,结构严谨。3.善于剪裁,详略得当。4.写人以记言记行为主,文字简洁生动,人物个性鲜明。七、词类活用名词→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意动,以……为边境贰于楚对……有贰心名词作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形容词作名词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宾短语后置句佚之狐言于郑伯介宾短语后置句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