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双元制实施规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校的主要办学方向。结合现实和我校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在我县石排工业园区、电商园区、物流园区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是目前比较切迫的问题。我们坚信只有切实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只有切实把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校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作为拓宽地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通道,学校才能有长久的生存价值和空间。为此,我们对学校双元制的实施,规划如下:一、基本原则1.遵循政策导向,助力政府建立我县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面向人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向上级反馈落实情况,为党和政府调配全县人才供需提供决策依据,是我校的重要责任。职业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加上我校新建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县通行教育管理规定、制度等,都是从中小学、幼儿园角度制定,难以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急需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进行制度调整。我校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是我县职业教育的“第一只螃蟹”。我们将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配合县委县政府探索适合寻乌人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2.改革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时期,我校转变思想、开阔思路,配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单维教学”管理向“双元订单式培养”转变,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校企合作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打破利益的束缚和“囚笼”,制定每年对县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电商园区走访的制度,调查企业用人需求结构的变化,制订专业调整方案和招生计划,将学校领导定期走访企业作为制度进行固化,这是我校校企合作从口号走向务实的基础保障。3.分工明确,制定合适的实施路径为了较好的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校将成立专职部门校企合作处,统领全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当成“事业发展”来重视。现实中,校企合作之难,并不在于企业不愿意合作,而更在于企业不知道如何与学校合作,缺乏共同感兴趣,没有实现共赢的路径。我校将与企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所需,建立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都能接受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持之以恒、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合适的实施路径。4.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要,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在于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运转规律不能保持一致,导致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无法有效实施。为积极推进校企有效合作,同时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流程同步,使教学案例来自生产一线、教学课程契合企业真实需要、教学成果能在实践中得到及时检验,我校将积极探索柔性化教学管理与服务。二、当前实施情况1.实行1+1+0.5学制,3+1教学模式现行职业教育常规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半在校学习,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我校灵活调整学制,把在校期间学制设置为1+1+0.5模式,一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跟岗实习,半年返回学校学习,使教学的组织变得柔性化。为重点加强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我校在实行规定的5+1学制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置以每月四周为一个周期,3周在校内学习,1周为教师组织学生赴实训基地现场教学。2.加快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6-10#实训楼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后,我校立刻着手对实训场地进行优化。拆除室内墙体拓展实训空间,安装卷闸门方便设备进场,重新规划室内电路、水管线路以满足实训使用。8月份完成优化,9月-10月完成设备进场安装调试,11月开始安排实训课程。此外,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我校为了搭建校企合作的办学平台,在学校领导、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老师共同努力下,通过考察调研,目前已有6家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1)电子商务专业基地:寻乌县邮政电商有限公司;(2)首位产业专业基地:洛锡有限公司、中气有限公司:(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地:宏图软件有限公司;(4)工业机器人专业基地:广东思晨有限公司;(5)学前教育实训基地:寻乌县博豪幼儿学校。从2018年12月底开始至今,首位产业机械、电气、计算机专业实行3+1教学模式,定期赴实训基地见习,获得家长、学生、企业的一致好评。3.开设首位产业定向班,进行“订单式”培养我校与首位产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学生考核标准,在学生完成三年学制并达到考核标准后,与首位产业企业签订对口就业协议。2018年秋季至今,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