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生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

学生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训练目录一、张耒《夏日三首(其一)》反衬拟人炼字(邀、纳)二、王庭珪《移居东村作》反衬思想感情的分析三、周密《野步》画面的描绘景情关系的探讨四、曾巩《西楼》景象的描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五、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景象的描绘感情的分析炼字(长、畏)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思想感情的分析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动衬静语句叠用/反复七、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歇》思想感情的分析动静结合八、张孝祥《浣溪沙洞庭》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九、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比喻思想感情分析十、陆游《秋波媚》景物及画面的特点相像拟人十一、雷震《村晚》贺铸《茅塘马上》思想感情的分析意境十二、薛媛《写真寄外》思想感情的分析对比映衬十三、秦观《千秋岁》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双关借代比喻夸张十四、吴融《途中见杏花》反衬手法或(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十五、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十六、苏轼《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意境的分析拟人反衬寓情于景相像十七、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意境对比用典形象感情的抒发十八、曹组《青玉案》感情的变化某一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十九、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感情的变化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手法)二十、王维《辋川闲居》景象的描绘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二一、杜甫《画鹰》虚实结合思想感情的分析二二、王守仁《龙潭夜坐》景象的描绘感情的抒发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二三、辛愿《乱后》对比思想感情的变化考点专项训练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反衬拟人】(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反衬】(二)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移居东村作①王庭珪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①作者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8.本诗“呜不住啼大更静”一句与干籍的“呜呜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情关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8—9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炼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叠词】(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注】蛩:这里指蟋蟀。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8.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9.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