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章是动力学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复习时,不仅要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它们的物理实质,还要熟练掌握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求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思路:(1)审清题意,分析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画出草图;(2)明确题中已知及未知各量的关系,恰当选用规律;(3)若涉及多个过程,要分段分析,找准运动交接点,同时应注意s、v、a等矢量的符号规定和位移图象、速度图象的应用及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求解直线运动常用的方法有: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比例法、推论法、逆向思维法、图象法、巧选参考系法.图象法在物理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运动的图象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图象问题应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对某些运动过程较为复杂或较难直接列式表达的运动问题,可用运动图象来表达,此时一般选择待研究的物理量作为纵坐标.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同时,利用图象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1.(2011海南)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解析】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B.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C.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7.5m/s;C对;D.由图象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2.(2012山东)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3.(2011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B5.(2011福建)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6.(2012山东)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和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在计数点7到11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Δx=aT2得x9-x7=2a1T2,x10-x8=2a2T2故a==≈-2.00m/s2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f=ma,即μ=,因此用μ′=计算出的动摩擦因数比μ的真实值偏大.7.(2011广东)下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8.(2010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计数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下图所示,A、B、C、D是本次选定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计数点的距离:sA=16.6mm、sB=126.5mm、sD=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2)打C点时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