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质学基础.ppt

地质学基础.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是极其频繁的,每年约500万次,但大多数是属无感地震(4级以上有感)。7级以上属灾难性,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唐山地震(1976年7月22日)日本地震1964.6.16日本地震第一节基本概念地震地壳的机械颤动(振动)震源振动的源点,能量的发源点震中震源在地表投射点震源深度震源至震中的距离1.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态、液态、气态的介质中均能传播,波速快,破坏性较弱,又称P波。2.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态的介质中均能传播,波速慢,破坏性较强,又称S波。3.表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它仅沿地表传播,不能传入地下,波长大,振幅大,兼有纵波与横波的特点,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又称L波。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准确测出震中所在的方向。震源距震源至地震接受(观测)站的距离震中距震中至地震接收(观测)站的距离地震序列在一个地区相继发生的并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大小地震震中距地震波的记录原理穿透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地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按照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来描述地震的等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现在一般采用理氏地震级。理氏地震级——震中距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测量的地震波振幅的对数值。地震级与能量的关系:logE=11.8+1.5ME-能量(震源释入的总能量)(尔格)M—地震级8级地震的能量并不是4级地震的2倍,而大约是4级地震的10万倍。——根椐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划分的的地强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不仅地震释放能量有关且与震中距及地面建筑的强度有关。地震烈度一般分12级同一次地震可产生不同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划分地震后地面上地震烈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称等震线,通常等震线是围绕震源或震中的封闭线。深源地震>300km浅源地震<70km,频繁、破坏动力强90%的地震震源5~20km构造地震——绝大多数地震火山地震——火山活动,喷发气体冲击力引发仅影响火山附近陷落地震——岩溶塌陷,人为作用等构造地震的成因---“弹性回跳”理论弹性回跳示意断裂活动引发地震全球地震分布有带状分布的规律,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地震带:全球地震分布带我国地震分布:中国地震带的划分:从地震岩石的能量储集到释放,也就是从蕴育地震到起震的整个过程中,岩石发生一系列物理性质的变化及变形和变位,尤其在震前不长的时间内,变化明显,为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短期预报是指1-2年时间跨度的预报,这既要地震和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还要靠运用各种监测手段。震前预报主要靠运用各种监测手段。地震预报地震预防:主要在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预防大震的思路在于用人为措施释放岩石应力,以求变大震为许多小震。可能的途径对有可能引起地震的活动性断裂注水,水库蓄水也可引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