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读书有味第28课《为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x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读书有味第28课《为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读书有味第28课《为学》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为学1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文言字词“为、鄙、顾、之、恃”等与倒装句式。2.学习以浅显的故事类比阐明道理的文章作法。3.理解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点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能大致读懂文意,但真正落实到具体某个字的准确意思,他们就有点模糊了;六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感兴趣,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到底要讲什么道理,他们往往会简单地贴标签而不求甚解,没有真正去思考、去理解。3重点难点1.学习以浅显的故事类比阐明道理的文章作法。2.理解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反馈预习,正音辨义。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作家彭端淑的名篇《为学》。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单中错误率较高的题:1.标题《为学》的意思但是你们下面“为”字的注音都是准确的,wei,第二声,说明语感很好,语感从哪里来?从已知中来,从日常积累中来。我们学过的《买椟还珠》中“为木兰之柜”的“为”什么意思?做。这里也是一样呀,做学问,求学。2.“语”字的声调请同学们查一下《古代汉语词典》。Yu,第四声,意思为“告诉”。3.“西蜀之去南海”的“去”意思辨析联系已学:《两小儿辩日》中“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陈太丘与友期》中“太丘舍去已去去后乃至”离开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译成“距离”,什么情况下译成“离开”?前者,主语是物,指客观两者之间的距离;后者主语是人或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离开;这里,“西蜀之去南海”的“去”应该是“距离”。4、小结:我们解决文言文字词问题可以:①查字典;②联系旧知;③借助注释。5、集体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活动2【讲授】二、复述故事,疏通句义1、课文里讲了一个故事,请哪位同学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其他同学在书上做一下标注,看他复述的对不对,等会点评。2.点评过程中明确:①这个倒装句式:子何恃而往:其实是“子恃何而往”。我们还学过《郑人买履》“无自信也”也是倒装句;注意:问句(包括疑问和反问)和否定句倒装可能性较大。②.下面两个词义:买舟:雇船。下;顺流而下。③、什么是“钵”?展示“钵”的图片。3.朗读课文第2—6段,做到通顺流畅。活动3【活动】三.研读课文,理解道理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和尚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板书。僧一僧二蜀之鄙难贫富易一瓶一钵足矣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为立志空想不为易越明年,自南海还犹未能也难人事贵在立人志为南海2、僧一他贫穷,仅有一瓶一钵,为什么他倒是去成南海了?僧二他富有,想了好几年要雇船顺流而下,却最终也没有到达南海?3、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阐明这个道理的句子?“天下事有难易乎?”活动4【活动】四、联系注释,把握写作意图。1、作者在“天下事有难易乎?”这两句话中已经把道理阐释清楚了,为什么下面还要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两句话,重复吗?2、联系注释: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示:给……看。这里有“告知、教导”的意思。3、文章中直接激励子侄的话还有吗?“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①蜀鄙之僧是指富和尚还是穷和尚?为什么?“立志”的志向:关于将来要做什么事,要做什么人的意愿和决心。②辨析:很多同学翻译句子时把“顾”翻译成“难道”,句子也是通顺的,我们来比较一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与“人之立志,岂不如蜀鄙之僧哉?”,哪个表达效果更好?“顾”更有激励效果,而且译成“反而”更加强调对比,强调子侄们目前客观物质条件比蜀鄙之僧好得多,更加应该立志求学,刻苦努力。活动5【作业】五、小结及作业1、《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是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辈们,勉励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的。但许多并非其子侄辈的后来者读了这篇文章都深受教益,觉得它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于是后人将文章题目改成《为学》,成为了众人传诵的佳篇名作。相信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后,对于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吧。2、作业:补写贫和尚从南海回来后,与富和尚的对话。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