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常用文言虚词(教师版)1.考点诠释2010年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共18个。2.考查重点、难点近几年的高考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单纯设题有所减少,考查方式上最常见的是比较虚词意义与用法的单选题。考查范围一般都遵循当年的考纲规定,同时历年来对极其常见的虚词作多次重复的考查,如“以”、“因”、“之”等字在高考时出现的频率就很高。由于这18个虚词是从几十个文言虚词中精选出来的,除了常用在句尾的“也、者”外,几乎都曾在高考中出现过,尤其以“而、其、为、以、因、于、与、之”这几个出现频率最高。复习时,要把包含每个虚词义项的例句牢记于心,特别是一些不太常见的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从课内到课外的顺利迁移。一、真题透视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解析】该题考查点为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A和B两项考查的文言实词均为课本上常见词的常见义项,没有什么悬念。C项的“乃”在文言文中主要作副词。一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如“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义项是该词考查的重点,从原文推断,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D项“但”超出18个虚词之外,不过其义项不多,结合原文可以推断出其为正确的。【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008年高考安徽卷)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解析】该题考查文言虚词,选项句子一半出自材料,一半出自高中课本。考查的四个虚词均在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A项的两个“以”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译为“什么”,作介词宾语。【答案】A难点攻略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以考纲所列18个虚词为重点,同时又要适当拓展,熟悉其他一些常见虚词。复习时,首先要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特别是结合典型例句来识记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同时了解一些推断虚词意义的方法技巧,勤练多思,把握规律,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1.语境推断法虚词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第11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故燕王欲结于君解答这道题须有一定的对常用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功底,答题方法主要是借助语境比较异同作合理推断。C、D项容易判别,难在B项。C项“则”一表顺承,一表转折。D项“于”一表比较,一作介词“与”。A项“之”的意义用法相同,都作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B项都表指代,但结合语境推断,二者具体指代有所不同,前句中指代上文“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中的“言”,可以翻译为“它的”,后句中指代自己,可以翻译为“我的”这样可以排除B项。答案:A。2.关联推断法虚词在句中和不同的词关联往往有不同的意义,分析这些前后关联的词语,也可以推断出其意义。比如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7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A中的第一个“所”是“所+动词”的形式组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前面的“为”组成“为……所”表被动。B中的“微”都与后文代词关联,均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的意思。C项中的第一个“相”与“对”构词,是“互相”义,第二个“相”带上动词“迎娶”,偏指一方。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