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我介紹獨立空降第71旅旅長(晉升少將)空降特戰訓練中心(谷關)少將指揮官民83.4.1.退役退役後獲得學歷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法學碩士(榜首考入,民83.9~85.6.)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榜首考入,民86.9~90.4.)戰爭的概念前言蓋戰爭為一複雜之互動行為,其「戰略」、「戰術」、「戰鬥」、「戰法」、「戰具」之運用與發揮,固屬兵學與軍事專業研究之範疇;而儘管「和平」與「互助」已是現今普世價值,但暴力「衝突」仍時有所聞,「戰爭」依然是全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與陰影,形成生存與安全上的大威脅。「戰爭」既無法避免,如果打敗仗,又可能遭致亡國滅種的嚴重後果;故戰爭仍是人類目前與未來應關注的焦點問題。構成戰爭的要件一、武裝性二、衝突性三、時空性四、層級性五、相互性六、對抗性於是,吾人可對「戰爭」下一定義:戰爭的命名也就是賦予戰爭名稱時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在表達戰爭的特點,並予系統化,以方便檢索與閱讀,是戰史研究的基礎概念與工作。(一)基本概念對這些「廣義戰爭」中的武裝暴力行動,吾人通常亦稱其為「某某某之戰」;如某某年匈奴劫掠漢邊之戰、八國聯軍進攻北京之戰、日本偷襲珍珠港之戰、美國攻擊格瑞那達之戰等。又從戰爭的規模大小、進行方式、時間長短、空間範圍等角度看,一場「戰爭」也可以說是許多「作戰行動」的綜合,包括了一連串相關、有領屬關係的「大戰」與「小戰」、「戰役」與「會戰」,其全過程與結果,統稱「某某戰爭」。也就是說,「大戰爭」經常是由一連串的「小戰爭」構成;就戰爭命名觀點言,前者是「主領綱目」,後者則為其「從屬條目」。2‧從屬條目例如,1914年的德、蘇「坦能堡之戰」,包括了「弓賓能」與「坦能堡」的兩次主要「會戰」;而「坦能堡之戰」本身,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東戰場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由於此戰歷史上並無專名,姑以「貞觀十五年李勣擊薛延陀於諾真水之戰」名之;本戰,有了時間、地點、人物,即符合了「明確」原則,不致與其他戰爭混淆。2‧簡單但對於一些不太著名的戰例,就須兼顧「明確」與「簡單」。以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閏二月至六月,南宋與金朝爭奪原州(今甘肅鎮原)之攻防戰爭為例;若僅稱其為「原州之戰」,則太過簡單,不知所謂。為戰爭命名的方法,一般選擇戰爭發生的時間、地點、交戰國家(或軍隊)、人物、及作戰性質、模式或特色等全部或若干為題材;其要領概有:(一)通常以戰爭發生地點命名但須注意,若戰爭發生之地,並不著名,單純以地名命名,並不能達到初步介紹戰爭之目的時,則應在地名之上,添加其餘人、時等資料,以利研究者對該戰之瞭解。如「白登之戰」,應寫成「漢高帝七年漢匈白登之戰」。如1796~1797拿破崙與奧地利在加達湖(義大利北部)附近進行的四場戰爭,均與曼吐亞要塞有關,因此其各個戰爭,又稱「曼吐亞第某次爭奪戰」。(三)同一戰爭包括數個不同戰場時,通常以最後決戰地點命名若作戰地區廣大、時間綿長、戰場分散、型態複雜或無其他顯著特色可資引述時,則可以交戰對象為名,為戰爭命名。通常對長時期進行之戰爭,亦可用時間命名。如英法「百年戰爭」(1339~1453)、「三十年戰爭」(1620~1648)、「七年戰爭」(1756~1763)、中國「八年抗戰」(1937~1945,即中日戰爭)等。以陰山上的白道為例,該交通路線是通過陰山用兵最中要的一條軍道,古來即為「四戰之地」,在附近進行之戰爭不計其數,這種狀況就可用「時間」加「地名」方式,為戰爭命名。如,「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白道戰役」、「隋文帝開皇三年白道之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