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doc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卜家中心校任重庆数学是抽象的,又是联系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教学,既可以从课本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教学的热情,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对所学的知识,记得住、记得牢、会运用。由于小学生的理性认识尚处于形成、发育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操作启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操作中探究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知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在教学面积单元时.首先,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剪两个小正方形,边长分别是I厘米、1分米,通过这两个小正方形,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这样学生能从感官上感受到I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收集生活中哪些物体接近1平方厘来、l平方分米。经过这样操作,帮助大家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感受1平方厘米、l平方分米的真正含义,仔细体验1平方厘米、I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大。通过操作,概念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清晰了。接着又让学生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I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演示,得出结论,获得知识,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思维,牢固地掌握了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换算。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也在操作过程中得到了培养。二、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变成有趣的、快乐的、带有思维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以达到知识的内化。冀教版第六册教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从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后,剩下图形是什么形状?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这题初看起来有一些难度,那么,我组织学生人人剪下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从中剪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同桌互相讨论,剪下图形与剩下图形形状各是什么?剩下图形的长、宽又各是多少?又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剪的过程、经过一画、一剪、一讨论,大家一下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由于学生动手又动脑能力,将抽象的东西化为直观不但找到了解题方法,还能灵活运用公式,对剩下图形的面积计算出现了两种解法:一种是:10XI0-10X6=100-60=40平方厘米,另一种解法是:10X(10-6)=10X4=40平方厘米。大家相互讨论,说出了各自的算法,深深体会到通过动手操作,难题根本不准,尝到了成功来自实践的甜头。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深度、频率、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平日教学中让学生把数学和实践操作有机联系起来,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实践能力的提高,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