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13****5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ppt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急诊科是一个将院前急救、门诊急诊、院内内外科急救及综合性ICU病房融为一体的科室。工作任务是:1.院前急救;2.重大灾难及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3.门诊抢救、观察、分诊;4.重症监护;5.恢复病房;6.教学与健康人群的急救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2012年9月发布以下五部分:1、心肺复苏;2、催吐、洗胃;3、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4、呼吸道分泌物吸引;5、外伤患者紧急止血、包扎和搬运(第1、2、3、5部分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第4部分于2013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气管插管、纤支镜检查应签有知情同意书)。现将以上内容作部分分解,与在座各位一起复习,不对之处请指教。一、徒手心肺复苏术1、心跳骤停的定义2、心肺复苏的历史3、体内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4、无氧缺血时细胞损伤的进程5、判断心跳骤停的标准6、目的:对任何原因所致心跳骤停现场急救,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7、注意事项8、操作步骤(7)耳贴病人鼻孔是否有气流感觉,同时双眼注视胸部是否有起伏,颈动脉能否触到搏动(位置: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缘)。(8)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左手拇指食指紧捏病人鼻孔,右手抬起病人下颌,拇指压下下唇,使之张口,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密封病人口围,均匀用力吹气(或密闭口腔向鼻吹气),可见胸廊上升,松开口鼻,让其自动呼气,连续2次。(9)重新判断。(10)心脏按压:背部垫板1)抢救者站在或跪在病人右侧。2)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挤压位置。①先找到肋弓下缘与胸骨连接处的切迹;②以右手中指、食指置于该切迹上;③将左手掌跟部紧贴右手食指旁,并压在胸骨上,正好压在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界处。3)将右手掌跟部压在左手背上,左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以防止发生肋骨骨折。4)肘关节伸直,肩部和手掌必须保持垂直位,借助肩部力量向下按压。5)每次按压用力要均衡,使胸骨下陷4--5cm;每次按压后的间歇期要与按压时间相等;按压后的手掌位置不变,以保持手的正确位置。6)以每分钟80-100次频率挤压15次后,迅速趋向其头部后仰其头,打开气道,给予2次足量的吹气。如此反复。7)抢救1分钟后再次检查脉搏、呼吸。仍无效者,继续进行复苏术,此后每4-5分钟检查1次脉搏、呼吸。.2010年版徒手心肺复苏指南三、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四、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1、血液净化溶质清除原理2)对流.在跨膜压(TMP)的作用下,液体从压力高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液体中的溶质也随之通过半透膜,这种方法即为对流.人的肾小球以对流清除溶质和水分.应用于血液滤过中3)吸附.溶质吸附在滤器膜的表面、或滤器中的活性炭及树脂上,从而达到清除的效果.应用于血液灌流等模式中2、技术要求2)抗凝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法:.首剂量1000~3000U,经动脉管路,此后,5~15U/Kg/hr.4个小时检测一次APTT时间,使延长并达到正常值的1.5-2倍,APTT60-80s,大于100s肝素减量。其他抗凝方法:.体外枸掾酸抗凝法.低分子肝素.无肝素,盐水冲洗等3)液体平衡的管理:.每小时计算液体平衡.平衡=同期入量(置换液量+静脉输液量+口服量)-同期出量(同期超滤液量+尿量+引流量+其他液体丢失量).平衡量由医生根据治疗目的和患者的循环情况掌握4)血管回路的维护五、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颈内静脉(常用)、颈外静脉(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通常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准确)目的:①了解有效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的综合情况。②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循环衰竭进行鉴别。③对需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观察血容量的动态变化,循环超负荷的危险。④对重危病人、大手术以及紧急情况下作为大量输血、补液途径。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5、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6、持续性血液滤过。六、肠内肠外营养途径:(常用有以下两种)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TPN).周围静脉肠外营养(PV-PN).中心静脉肠外营养(CV-PN).有些患者虽有PN指征,当伴随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出现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先纠正,待患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PN。肠外营养输注途径:.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周围静脉输注和中心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液组成、输入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症:肠外营养时间短(<2周)部分营养支持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症:肠外营养时间长(>2周)置管途径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PICC等肠外营养输注的方法常用血管活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