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书法艺术专题.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讲 书法艺术专题.doc

第四讲书法艺术专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14书法艺术专题第一节:书法艺术概说第二节:汉字发展及样式特征第三节:书法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特点第四节:书法艺术发展的几个问题第五节:小结第六节:思考题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蔡邕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王僧虔第一节:书法艺术概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其艺术语言包括用笔、用墨、结构和章法等。用笔,指笔画运用中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永字八法”是中国的用笔法则: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竖为弩(用力也);钩为趯(跳貌,与跃同);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用笔主要涉及字形变化。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与变化,如浓淡、枯润等。用墨主要涉及色彩变化。用笔和用墨相结合,就是“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可以使书法更加气韵生动。结构,指字的分间布局,经营位置,如大小、宽窄、奇正等。用笔体现了书法的时间特征,结构体现了书法的空间特征。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也称布白,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空白作为“虚”的因素,与点画的“实”体,构成了是黑白虚实结合的大效果。:汉字发展及样式特征一、早期的文字在文字出现之前,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结绳记事”的阶段。还曾经出现过“物语”,就是用一个具体事物表达一个固定含义。这些方法使用上比较困难,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是中国古代传说人物,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发明者。果然,仓颉把事情管理的头头是道,黄帝大加赞赏,就命令他去各个部落传授经验。渐渐地,这种符号方法就被推广开来,形成了汉字。事实上,中国汉字朝着抽象方向不断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一个个发展阶段,创造一个个艺术文明。(一)甲骨文王懿荣(1845—1900年)《龟背甲骨文》《兽骨甲骨文》(二)金文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取而代之,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代表作有《毛公鼎》和《史墙盘》等。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史墙盘,盘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措词工整华美,是建国后发现的铜器铭文最长的一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篆文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现在小篆专指篆文。小篆又称秦篆,是秦国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最终定型的,流行于秦国和两汉早期。中国文字到了小篆时期开始定型,文字更加去形象化,更抽象化。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行政手段规范文字的产物。小篆字体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构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代表作有《泰山刻石》《琅琊台》《会稽》等,相传都为李斯所书。《绎山刻石》李斯《泰山刻石》李斯(四)隶书隶书,起源于秦朝,原为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由秦末程邈形理而成,故称“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张迁碑,全称《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石在山东东平州学(今山东东平县)。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书法朴厚劲秀,方整多变,尤为酣畅,是雄浑一派的典范。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居延新简》西汉《居延旧简》西汉(五)草书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成于汉初,“汉兴有草书”。特点,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逸奔放,因草创之意,称为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