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选制度范本药品进货验收制度为规范医院药品采购与进货渠道,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并经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研究决定,特制定药品验收制度如下。1.医院购进的药品,必须是药品采购计划单载明的品种。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药品配送企业开具的药品送货单、铍铜增值税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送货明细单应随药品一同送达,并彼此所载信息应一致并相互关联,负责不予入库。2.药品到货后,应立即进行验收入库,并于8小时内完清入库手续。以便药房及时领用。3.对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等,验收时应查验法定药品检验所核发的《药品检验报告书》、批签发等证明文件,其证明文件应加盖生产、经营企业印章,并做好登记保存备查。4.在清点验收时,应仔细检查送达药品品种内外包装有无破损、外观有无异常,如发现所送达药品与原始单据上的数据、规格、厂牌等不相符时,应及时与采购人员联系更正或拒收。5.有特殊运输要求的药品,若运输条件不一致的,应拒收。6.对验收合格后的药品,应及时办理登记入帐手续。并建立购进记录,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有效期、供货企业,入库日期等,以保证药品的可溯性。7.药品入库凭单采用机打,一式三联,药品保管员、库管人员、采购人员、药剂科主任应签字确认,一联交药品保管员,一联交库房管理人员、一联与药品随货同行联、发票联整理无误后交财务处,作为付款凭证留财务科备查。8.对入库药品应做到票、帐、货相符。药品购进资料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单不得少于3年以备查。9.药品入库后,应及时归类入位。属临床急需或特需品种的,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尽快领用。10.对特殊管理的药品的购进和验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管理规定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门诊医生为责任疫情投告人,一旦发现传染病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报告卡填好,做好登记,送至预防保健科。2.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于2小时内报出;乙类传染病于12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部门报告疫情。3.报告卡填写规定:写清患者的家庭住址等项目。做好疫情登记,病区、门诊应建立登记本。4.传染病报告制度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对不报、漏报和迟报传染病疫情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扣除目标分。屡教不改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后果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护士工作职责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并记录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认真配合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并负责病区的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经常观察候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较重的患者应提前诊治或送上级医院。宣传卫生知识,经常征求病人意见,做好指导和解释工作,采取改进措施,做好病人康复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各种物资、器材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并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质量。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消毒隔离制度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