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常用版).docx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常用版).docx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常用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文章编号:10000550202104075208①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王雅春1,2赵金涛1王美艳1(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2.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摘要通过油藏解剖和油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对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运聚成藏机制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主要来自青一段源岩。油源区内扶杨油层油运聚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超压作用下通过T2源断裂向下“倒灌”运移进入扶杨油层后,再在浮力作用下沿断裂向高断块圈闭进行短距离的运聚成藏。油源区外扶杨油层油运聚成藏模式为: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中的油在浮力作用下沿被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宋站南地区,在断层上升盘圈闭中聚集成藏。油源区内扶杨油层油成藏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控制:①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区域;②T2源断裂控制着油运聚的部位;③断裂上升盘是油聚集的主要场所。油源区外扶杨油层油成藏主要受以下2个因素控制:①位于运移路径上或附近的圈闭才能形成油藏;②断裂上升盘有利于油藏形成。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到油源区内T2源断裂附近和油源区外运移路径附近的断裂上升盘应为油勘探的有利目标。关键词宋站南地区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源断裂成藏模式主控因素第一作者简介王雅春女1967年出生副教授在站博士后油气资源评价与油气藏形成机理E2mail:dqpiwyc@163.com中图分类号T122.1文献标识码A宋站南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北部的一个长期继承发育的平缓古鼻状构造的一部分,鼻状构造的走向为北东向,向三肇凹陷倾伏,向北东方向翘起,如图1所示。截止目前宋站南地区已于扶杨油层获得13口工业油气流井,低产油气流井3口,充分显示了该区油气的潜在资源远景。然而,由于该区处于三肇凹陷油源区(以1750m排烃门限为界确定的青一段源岩分布)边部,如图1所示,一部分位于油源区内,一部分位于油源区外,油源区内外油气运聚成藏的机制和主控因素明显存在着差异,这无疑给勘探带来了困难。尽管前人对松辽盆地其它地区扶杨油层油运聚成藏机制及条件曾做过大量研究和探讨[1~9],但对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开展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研究区扶杨油层油成藏规律和指导勘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布在鼻状构造的鼻尖上及其附近,少部分分布在三肇凹陷油源区内,大部分分布在油源区之外靠近油源区的一侧。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的Ph/nC18和Pr/nC17值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的Ph/nC18和Pr/nC17值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图2a),说明它们具有同源特征。由图2b中可以看出,三肇凹陷泉三段源岩的Pr/Ph值分布与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油样的Pr/Ph值分布相差很大,表明宋站南扶杨油层原油不是来自三肇凹陷的泉三段源岩。三肇凹陷青二、三段、泉四段和姚家组源岩的Pr/Ph值分布在宋站南扶杨油层油样的附近,但地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肇凹陷姚家组与泉四段为非、差源岩,生烃能力有限,也不应是宋站南扶杨油层原油的源岩。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的Pr/Ph值分布与宋站南扶杨油层油样的Pr/Ph值分布最为相近,且其又是主力源岩,因此青一段源岩应该是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原油的主要来源。三肇凹陷青一段暗色泥岩发育,最大厚度可达到80m,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处的肇34井附近,由此向凹陷四周,暗色泥岩厚度逐渐减小,在凹陷边部减小1油来源及源岩供烃特征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目前已发现的油井主要分①基金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1CB209104)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1531Z13)资助。收稿日期:2021209209;收修改稿日期:2021210227第4期王雅春等: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753到20m以下。青一段源岩有机质丰富,有机碳含量平均为3.13%,氯仿沥青“A”平均为0.5%,生烃潜力一般大于6mg/g。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1.26%,已进入生烃门限。并在四方台组沉积时期向外排烃,明水组沉积末期达到排烃高峰期。由此看出,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可以向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提供充足的油源。主,少部分属于Ⅱ2型。镜质体反射率为0.55%~图1宋站南地区鼻状构造特征及位置图Fig.1TectoniclocationandnosingcharacteristicofthesouthSongzhan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