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职责:职责:三、给药的护理程序(一)评估对病人用药的需要和可能的反应进行评估,并贯穿于给药的全过程中。(二)拟出护理诊断有助于制定给药计划。(三)计划包括拟定护理目标和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四)实施实施给药计划。(五)评价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对是否达到给药的预期目标作出客观的评价。第二节口服给药法[实施][实施](三)发药:1、核对分发2、帮助自理有困难的病人服药3、发药后的处理(四)注意:1、发药前收集病人有关资料,如:特殊检查,手术等。2、发药时病人提出疑问,应虚心听取,重新核对无误后再服药。3、按药物的性能,掌握服药中的注意事项:1)对牙齿有腐蚀作用和使牙齿染色的药物,用吸水管,服后漱口。2)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起安抚作用,服后不宜喝水。3)刺激食欲的健胃药应在饭前服,易于吸收。4)助消化的或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如(阿司匹林)。5)磺胺类药物和发汗药服后多喝水,尿少时易析出结晶,导致肾小管堵塞。6)服用强心甙药物,发药前须测量脉率及节律,<60次/分暂停。7)发药后应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第三节吸入法【目的】【药物】【方法】3、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注意]第四节常用注射给药法概念优点:1、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量也较准确。2、可用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用药的病人。如:意识不清,不合作者。3、疾病或手术影响胃肠道的病人。某些药受消化液影响不吸收者。不足:1、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痛及潜在合并症发生(感染)。2、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迅速出现,处理难度加大(注射吸收快)。一、注射给药的基本知识(一)注射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5、排除空气6、检查回血7、检查合适的进针深度8、减轻病人的不适与疼痛(二)注射用物准备1、用物准备,注射盘等2、注射器和针头(三)吸取注射用药液1、自安瓿中吸药法2、自密封瓶内吸药法3、其他剂型的药物抽吸法:结晶或粉剂二、皮内注射法(ID)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二、皮内注射法(ID)[计划]用物准备:注射盘,1ml注射器,4号或5号针头,所需药液,急救药品等。病人准备:了解病人用药史及有无过敏史。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实施][评价]三、皮下注射法(H)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三、皮下注射法(H)[计划]用物准备:注射盘2ml注射器5½或6号针头药液等病人准备:坐位或卧位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大腿前外侧[实施]核对→选部位→皮肤消毒2%碘酊、70%乙醇→待干→吸药→排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右手)→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到皮下→松开左手→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吸无回血后→缓缓推注药液→完毕,干棉球按压针孔处皮肤,迅速拔针→安置好病人→清理用物。[评价]1、是否达到了“五个准确”。2、观察并评价用药疗效与不良反应。3、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过于消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角度可适当减小。4、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四、肌内注射法(IM)四、肌内注射法(IM)[计划]用物准备:注射盘,2ml或5ml注射器,5或6½号针头等病人准备:1、选择注射部位:臀大肌,臀中小肌,股外侧肌2、体位的准备:卧位(侧、俯、仰),坐位3、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臀大肌定位法: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三角肌注射定位法:[实施][评价]五、静脉注射法(IV)五、静脉注射法(IV)(一)四肢浅静脉注射[部位]四肢浅静脉(头静脉,贵静脉,正中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大、小隐静脉[计划]用物准备:注射盘,止血带,药物,7~8号针头病人准备:坐位,卧位,自远心端到近心端选血管(保护作用)。[实施][评价](二)小儿头皮浅静脉注射[鉴别][计划]用物准备:除一般注射用物外,另备大小型号合适的头皮针(4½~6号)及注射用药物。病人准备:病儿仰卧或侧卧位,如有需要,先将注射部位头发剃去。[实施](三)股静脉注射[计划]用物准备:同一般注射法,按需要准备6~8号针头,合适的注射器,药物及沙袋。[计划]病人准备: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臀下垫沙袋以充分暴露注射局部;为小儿注射需用尿布覆盖会阴,以防排尿污染穿刺部位。[实施][评价]六、动脉注射法第五节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内容一、青霉素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原理(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2、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