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分钟》优秀教案实用的《一分钟》优秀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分钟》优秀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一分钟》优秀教案篇1【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一分钟》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描写的是二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本课教学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在愉快的请境中学习语文,培养语感,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体会到“分秒必争”。【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课前准备】1、音乐磁带、生字卡片(闹钟形)、小黑板。2、小实验:⑴数一数:一分钟我的心脏跳了几下?⑵试一试:一分钟我能读几个学过的生字?⑶比一比:一分钟我能拍几下皮球?⑷想一想:一分钟我还能做些什么?【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刚才的课前准备正好用了一分钟,一分钟过得可真快呀!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做了几个有关一分钟的小实验,谁来说说你的实验结果。(注意表扬完成较好的学生。)二、游戏活动,愉快识字1、这短短一分钟,小朋友们做的事真不少。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一分钟认识的生字最多?2、出示小黑板,红色标出生字及拼音:闹钟丁零零哈欠迟到叹气决定后悔要求:自个儿说说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的?3、(一分钟的轻快音乐。)学生自主识字。4、指名反馈,评选出数名“识字大王”。反馈时注意正音,同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各种方法认识生字。5、认读巩固生字,并引导学生按识字方法把生字宝宝送回家。6、(出示无拼音词语。)认读词语:⑴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认读词语,特别指导朗读“丁零零”、“哈欠”,注意轻声。⑵读好“叹气”、“后悔”,体会词意。三、谈话揭题,书写指导1、一分钟的确很短,一眨眼就过去了,但通过刚才的一分钟识字游戏,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分钟很重要。今天,我们来学习鲁兵叔叔写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2、读课题。3、书写“钟”:⑴“钟”是生字,我们不仅要记住它,还要写好它。看看“我会写”中的“钟”,你们发现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反馈:左窄右宽、悬针竖等。)⑵师范写,生手书空。⑶生书写,师指导。4、书写“哈”、“叹”:⑴再读读其余7个字,你们发现哪几个字和“钟”一样,也是左右结构?⑵仔细观察田字格中这两个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口”字旁书写特点。)⑶生书写──前后桌当小老师互评,打“”。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师范读后请生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随机板书。)2、生自由练读,并标小节序号。3、开火车检查自读情况,要求正确、通顺。五、首尾对比,朗读感悟1、听,丁零零,闹钟响了,该起床了,可元元呢?(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⑴读一读。⑵想一想元元为什么不准时起床?(随机指导朗读,读出侥幸、无所谓等语气。)⑶演一演。2、齐读第一小节。3、再多睡一分钟,真的不可能会迟到吗?瞧(出示插图),可当元元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老师、同学、元元三个角度来描述图意。)4、根据生反馈情况随机学习第二句描写元元的'话和指导朗读第三句李老师的话。5、随机出示第五小节第二句:⑴读一读。⑵想一想:这时候,元元又会怎么想呢?(随机指导朗读,读出后悔、懊恼、羞愧等不同语气。)⑶演一演。⑷首尾两句话对比朗读。6、齐读第五小节。六、结课唉,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耽误了学习,元元后悔极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帮元元把这丢失的20分钟找回来,好吗?第二课时一、巩固字词,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字词新朋友。瞧,它们又来了(出示“找找说说”)。不过,它们学孙悟空会分身术,如:口字旁和“又”组成“叹”,“叹气”。比比谁找到的字最多?2、生反馈,师板贴生字,板书词语。二、自主写字,培养能力1、书写“迟、闹”:⑴板贴:“迟、闹”。瞧,这两位生字朋友请小朋友们给它们写名片,愿意吗?好,比比谁写得最好看?⑵观察生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半包围、“市”不出门、“尺”缩脚等。)⑶师范写,生手书空。⑷生描红,临写。(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2、书写“欠、元、包”:⑴板贴:“欠、元、包”。它们看见小朋友们写得名片这么漂亮,也忍不住来请大家来给它们写名片,愿意吗?⑵自主观察字形后同桌交流书写要点。⑶生书写。⑷同桌互评打。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悟1、元元仅仅多睡一分钟,却迟到二十分钟,我们再读读课文,帮他找原因,好吗?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师生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