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性.doc

浅议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性思维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起到催化的作用。但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自控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时经常会出现混乱现象,而且很难收回来,从而导致课堂拖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等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时如何做到“乱”而有序,“乱”而有效,值得我们探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们探讨。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在一堂课上传授内容的多少,而在于课堂上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数学课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新知。如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成为一个学习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我从教十几年,近四年,我有幸任教一二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他们的行为不以你的意志而转移,在课堂上缺乏一定的纪律意识。因此,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时,教师如何能做到“乱”而有序,“乱”而有效,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一、“乱”而有序数学课上,我们教师经常会精心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可有些时候由于设计得不合理也会让教学流程受到阻碍。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目标,我设计了一个“变变变”的活动,利用学具中的活动角,师生一起进行动手操作,探索角中的秘密。学生看到老师手上会动的角后感觉很好奇,一下子就萌生了玩的兴趣。当然,我的设计目的就是让他们在玩中发现关系。具体活动的流程如下: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手上的角会变是吗?你想变吗?那就请你听老师的指挥来变。变变变,请你变得比我大。说说你是怎么变的。生:把角的两边拉开、张开,角就变大了。师:变变变,请你变得比我小。说说你是怎么变的。生:把角的两边合拢、靠紧,角就会变小。这时有很多的同学还在集中精力地玩角,就是刚问的两个问题都没有去思考,因为担心我马上追问“角在变大、变小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当这个问题出现时,学生们都糊涂了,学生们只会说“两边拉开角就变大,两边靠紧角就变小”,而边的长短没变无人能说,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在自顾自地玩手上的活动角。这时,我不禁扪心自问: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玩得热火朝天,可是学习效率何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允许学生任意地去玩活动角,从而扰乱教学流程。于是,我决定把自由玩的时间放在课前,这样不仅提高可课堂效率,也满足了学生自由探索的要求。同样是利用活动角进行探究,这次我将活动过程进行了修改。师:“变呀变呀变呀,请你变的比我大呀!”生(边唱边动手操作):“变呀变呀变呀,我就变的比你大呀!”师:“说说你是怎么变的。”学生说出把角的两边拉开、张开,角就变大,这时,我趁机教学“两边拉开、张开其实就是角的张口变大了,张口变大,角就变大”,引出了“张口”二字。师:“变呀变呀变呀,请你变得比我小呀!”生:“变呀变呀变呀,我就变得比你小呀!”师:“说说你是怎么变的。”学生同样说出了把两边合拢、靠紧,角就变小,这时,我就总结“两边靠紧、合拢其实就是角的张口变小了,张口变小、角就变小”。再一次强调“张口”,让学生从变角的游戏中得出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解决了难点,但活动还没有结束,我又添加了一个层次,出示了一个特制的角(角的两边特别长,还可以伸缩,用两根能伸缩的天线制成)。师:“你能变得比我大吗?”学生把活动角的两边拉开使张口变大,变出了一个比我大的角。师:“你能变得比我小吗?”学生又把活动角的两边靠拢使张口变小,变出了一个比我小的角。至此,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利用手中的活动角,通过一系列的变角、比角活动,特别是当两边较长的角展示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的认知已从初步感知转化为深入体验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与两边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了。当提出如何证明学生的角和老师的角一样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