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分光仪.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分光仪.ppt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分光仪.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概念二、光合作用的意义因此深入探讨光合作用的规律,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愈加显得重要和迫切。第二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Chlor被膜完整度较高(二)叶绿体的发育、形态及分布1.发育2.形态3.分布4.运动1.发育2.形态3.分布4.运动1.发育2.形态3.分布4.运动(三)叶绿体的基本结构1.叶绿体被膜2.基质及内含物3.类囊体(四)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二、光合色素(一)光合色素的结构和性质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植醇)的“尾巴”。卟啉环由四个吡咯环与四个甲烯基(-CH=)连接而成。卟啉环的中央络合着一个镁原子,镁偏向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带负电荷,因而“头部”有极性。另外还有一个含羰基的同素环(Ⅴ环上含相同元素),其上一个羧基以酯键与甲醇相结合。环Ⅵ上有一个丙酸侧链以酯键与叶绿醇相结合,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的双萜,具有亲脂性。卟啉环上的共轭双键和中央镁原子容易被光激发而引起电子的得失,这决定了叶绿素具有特殊的光化学性质。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溶于水。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者95%乙醇,或丙酮∶乙醇∶水=4.5∶4.5∶1的混合液来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之所以要用含有水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牢,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能被提取出来。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所置换。当为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中的H+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的叶绿素更鲜艳稳定。根据这一原理可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标本。2.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吸收光谱的观察方法;640~660nm的红光430~450nm的蓝紫光藻蓝素的吸收光谱最大值是在橙红光部分藻红素则吸收光谱最大值是在绿光部分植物体内不同光合色素对光波的选择吸收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这使植物可利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三)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合成叶绿素分子中的吡咯环的起始物质是δ-氨基酮戊酸(δ-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高等植物中ALA由谷氨酸转化而来。叶绿素合成过程(1)2分子ALA脱水缩合形成1分子具有吡咯环的胆色素原;(2)、(3)4分子胆色素原脱氨基缩合形成1分子尿卟啉原Ⅲ,合成过程按A→B→C→D环的顺序进行;(4)尿卟啉原Ⅲ四个乙酸链脱羧形成有四个甲基的粪卟啉原Ⅲ(5)、(6)粪卟啉原Ⅲ再脱羧、脱氢,氧化形成原卟啉Ⅸ;(7)原卟啉Ⅸ与镁结合形成Mg-原卟啉Ⅸ;(8)Mg-原卟啉Ⅸ的一个羧基被甲基所酯化;(9)、(10)在Mg-原卟啉Ⅸ上形成第五个环,接着B环上的-CH2=CH2侧链被还原为-CH2-CH3,即形成原叶绿酸酯;(11)经光还原,D环上接受NADPH提供的H,形成叶绿酸酯a,这一过程是在一种色素蛋白复合体上进行的;(12)D环上的丙酸为20个C的牻牛儿基牛牻牛儿基焦磷酸酯化,后者由NADPH提供H还原成叶绿醇,这样就形成了叶绿素a。叶绿素b则是由叶绿素a氧化形成的。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2)温度(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棉花缺Mg网状脉(4)遗传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合成,一方面分解,在不断地更新。如环境不适宜,叶绿素的形成就受到影响,而分解过程仍然进行,因而茎叶发黄,光合速率下降。农业生产中,许多栽培措施如施肥,合理密植等的目的就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延缓叶绿素的降解,维持作物叶片绿色,使之更多地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