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高格****gu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docx

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篇1论《儿女英雄传》对明清章回小说女性观的扬弃摘要:《儿女英雄传》观察与表现女性的视角有了大的转换。它通过摒弃前代小说尤其是明清章回小说对女性轻视甚至丑化的叙写方式和观念,集合旧小说中所有受人欢迎的人物模式,打造了一位集侠义、美貌、德才于一身的女性形象。这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女性,虽然反映了作者幻想世界里的自我麻醉,是他的“白日梦”,但作者突破文人的思想束缚,突破男权思想的藩篱,极力赞美女性,对近代文学中主张女性人格独立、个性解放,赞赏女性才能的女性观有一定影响。关键词:何玉凤;章回小说;女性观;继承;摒弃近代处于古代与现代的过渡与交汇时期,各类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带有一些融合乃至集大成的色彩,包括某一类题材或人物形象甚至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学观、价值观等等,亦呈现出杂糅现象,同时又蕴含新时代的某些因素。近代满族作家文康的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塑造了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侠女形象———何玉凤﹙十三妹﹚。这个形象集侠、义、德、才、貌于一体,它融合了英雄传奇、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的特点,将侠女的传统与才子佳人小说里勇敢、强干的美人素质结合起来,成为作者理想中完美的“儿女英雄”之典范。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明清章回小说中女性的叙写方式以及女性观念的继承与摒弃。一小说中的何玉凤出身于世家大族,自幼学得一身武艺。后其父被奸臣所害,她化名十三妹,携母流落荒山,与江湖豪侠为伍,寻机为父报仇。富家公子安骥和村女张金凤被恶僧困在能仁寺,十三妹慷慨相救,撮合二人成婚,并赠金助安骥救父。安家、张家等人为感谢十三妹大恩,乃苦劝何玉凤也嫁给安骥,以使她能够安身立命,过上富贵尊荣的生活。成为安家大奶奶的何玉凤,将侠女的豪侠果决变作治家的精明与魄力,佐夫成名,助安家重振家声。这个形象融合了前代小说中下层女性与理想佳人的特点。何玉凤作为前期的侠女十三妹,她身上的侠、义性特征主要是受前代剑侠小说特别是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的影响。作者选取了《水浒传》中描写的唯一的好女人———好而不美的豪侠类型﹙母夜叉、母大虫型﹚,但又把她塑造成又美又侠的形象。小说中的十三妹似乎有着互不相属的两副身躯:身为挺刀仗剑埋首风尘的侠女,她食量惊人、力大无穷,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局限;作为清末社会病态审美观的具象产物,她又裹着一双“好小脚儿”,款款趑趄,连站得久了也力不能任。“细条条的身子,娇娜娜的模样”和惊人的大胃口、粗豪与婉顺等各种矛盾的体格性情合诸一人,难免让人有不信服的观感。郑振铎认为:“十三妹无性格,不近人情,没有感情,无血肉,写成个死的人物,看起来令人很不愉快。”[1]﹙P109﹚胡适的《﹤儿女英雄传﹥序》指出十三妹“侠”的身体和武功是“超人”的写法,“在《封神传》或《三宝太监下西洋》或《七剑十三侠》一类的书里,便不觉得刺目”[2]﹙P1090﹚。小说最为读者喜爱的典范性的打斗场景是《杨温拦路虎》和《水浒传》式的一拳一腿、势均力敌的真实细节铺叙。十三妹出奇的体格、惊人的胃口或者暴烈的性格等等,从母夜叉、母大虫等人身上均可看到。小说在前半部尽力渲染十三妹力大无穷的勇力和武功。她一出场,就像江湖好汉那样用气力确立了权威。她用两个手指头勾提起二百多斤的石头碌碡,“一手提着石头,款动一双小脚儿,上了台阶儿,那手撩起了布帘,跨进门去,轻轻的把那块石头放在屋里南墙根儿底下;回转头来,气不喘,面不红,心不跳”。众人无不惊讶。她在能仁寺手刃恶僧:“片刻之间,弹打了一个当家的和尚,一个三儿;刀劈了一个瘦和尚,一个秃和尚;打倒了五个作工的僧人;结果了一个虎面行者,一共整十个人,她这才抬头望着那一轮冷森森的月儿,长啸了一声说:‘这才杀得爽快!’”已有多位学者指出这一段是对《水浒传》好汉杀人场景的模仿。这位十三妹已不同于唐宋剑侠人物,她身上流淌着来自《水浒传》江湖世界的草莽血脉。她惊人的体能就不是神力,而是凭借一副能提供如此能量的好肠胃。“这位姑娘,诸事好难说话,独到吃上,不用人操心。”同水浒英雄一样,十三妹在能仁寺中杀完恶僧,首先想到的也是就着僧人现煮的肉、现成的饭,“风卷残云,吃了七个馒头,还找补了四碗半饭,方才放下筷子”。①在结亲前的早上,她吃了四个馒头,八块栗粉糕,两碗馄饨,两碗半粥,引起了女眷们温和的窃笑。小说后半部何玉凤治家贤妇的形象是明清世情小说中理想女性的优化组合。尤其是她的才、貌的描写则主要继承的是《红楼梦》的女性观。何玉凤身上兼具了林黛玉和王熙凤的身影。从圆梦补恨的角度,文康设计了双凤共嫁安骥,让何玉凤一展治家才能。她的“脂粉队中的英雄”的美名与治家魄力有凤姐的影子;治家秉持公心,得到众人爱戴的品格,则属于《林兰香》中燕梦卿式的温婉贤淑的女子。所以《儿女英雄传》的描写更接近世情小说。全书着眼点在于报父仇的孝,十三妹只在有限程度上被男性化,因而比那些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