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婀娜****aj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docx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认识阿Q正传的创作目的以及精神胜利法.2.对边城有比较深入的理性思考.3.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感时忧国意识”.4.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5.探究语言表达技巧,初步学写语言鉴赏札记.活动时间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活动一:阿Q正传边城专题讨论会一、抛出问题鲁迅和沈从文都十分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却有很大的不同.研读本单元的两篇小说,完成下列任务.1.通读阿Q正传全篇,思考几个问题:鲁迅说他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有人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并阅读相关评论,围绕“说不尽的阿Q”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2.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你是否有类似的阅读感受?循着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思考探究,形成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评论,看看这些评论中有哪些说法可以支撑或者丰富你的观点.然后以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班级或者小组内交流.二、思路点拨1.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动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1)鲁迅先生自己的一些文章,如呐喊自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等,透露了一些作家的创作意图.(2)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中寻找答案.(3)从鲁迅作品的选材角度思考.(4)从鲁迅作为思想家的担当角度探究.(5)从对鲁迅的研究文章中寻找答案.2.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在阅读课文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注意要辩证的看问题,要有理性思维的方式,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攻击别人;阐发自己的观点要言之成理.3.对边城中的“矛盾”的思考角度很多,比如:(1)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2)人物内心的矛盾.(3)情感与情感之间的矛盾(爱情与亲情、职责的矛盾等).(4)边城中人性的善与恶的矛盾.(5)作家对人性美的讴歌与作品中人性美的失败的矛盾.(6)作家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三、参考范例1.阿Q正传创作动机探究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作品中的阿Q是一个在辛亥革命中的贫苦农民,这说明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同他关心革命,关心农民对革命的态度以及革命给农民带来的利益等种种问题间的一致性.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在实际上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这就是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及其意义.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让世人清醒头脑.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又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他在谈到阿Q正传的成因时,说他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又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但时时总自憾有些隔膜.在将来,围在高墙里面的一切人众,该会自己觉醒,走出,都来开口的罢,而现在还少见,所以我也只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2.说不尽的阿Q——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观点一“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不仅仅是中国下层民众所特有的一种“劣根性”.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