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教学设计无衣/《诗经,秦风》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4、背诵课文。5、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卫风.氓》,对《诗经》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把你所知道的有关《诗经》的有关情况展示给大家。看谁是最棒的?(激励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①风。有十五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共160篇。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那么何谓赋比兴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回答正确,“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经过学习,同学们对诗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学习《诗经.秦风》中的另一首诗《无衣》。(介绍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首诗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范读课文,欣赏古诗的韵律,激趣明志,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2.学生自读。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把你不认识的、不理解的生字、生词勾画出来,或同桌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3.领读并纠正字音。如:戟ji、偕xie、裳chang,甲兵jiabing、偕行xiehang4.疏通文意:请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再指名几生解释几句。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1.请同学细读全诗,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本首诗是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展开的?(对话)(2)、谁与谁的对话?(“我”与“子”)(3)、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岂曰无衣”一句分析,是平级关系)2、学习课文,本首诗共三章,每章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请同学回答每章各写的是什么?同桌可以讨论。第一章,统一思想。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第二章,统一行动。“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第三章,一起上战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