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一章發展心理學-第十一章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1.連續論2.階段論關鍵期:又稱「可教導時刻」、「教育的敏感期」,某一特定階段,環境事件對某項行為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個體成熟度最適宜學習某項行為,錯過此時期,個體將很難學會或永遠無法學會此特定行為。銘印:又稱「印記」,個體在某段時間內的一種本能而特殊的學習方式,此學習通常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學後行為保留持久,不易消失。研究方法:橫斷法: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個體行為,同時進行研究。縱貫法:對同一群體的行為,作長時間的追蹤研究。(推孟、貝蕾)連續法:以橫斷法開始,加上縱貫法作追蹤的綜合性研究方法,又稱「橫斷後續法」。回溯法:回溯方式蒐集過去生活史資料,分析其與目前行為的關係。發展意義:個體從生命開始到壽終期間,其心智活動和行為上產生連續性與擴張性改變的歷程。影響因素:1.遺傳2.環境3.成熟4.學習發展特徵:幼稚期長,可塑性大。發展是身心持續改變的歷程。發展是遺傳、.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早期發展速率快,後期發展速率慢。發展常循可預知的共同模式,共同模式下發展速率有個別差異。連續歷程中呈現階段現象。身心發展的滿足是發展的動力,發展並非經常順利完美。皮亞傑「認知發展論」、布魯納「表徵系統論」、維果斯基「認知發展論」、佛洛依德「性心理發展論」、艾瑞克遜「心理社會發展論」(人格發展理論)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論基模、適應、平衡、同化、調適瑞士心理、生物學家基模: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適應:個體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同化、調適。同化:以既有基模去吸收新經驗的歷程。調適:原有基模無法同化新知識時,個體只有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符合環境要求。基模能同化新經驗,感到平衡。基模無法同化新經驗,感到失衡。1.感覺動作期0~2因模仿而發展「物體恆留」概念2.前運思期(符號表徵期)2~72~4:集中、自我中心主義(三山實驗)、符號式遊戲、理解事物的基本功能、思考不可逆性、橫跨式推理、泛靈論4~7:直覺式推理、分向能力、保留概念開始3.具體運思期7~11去集中化(序列化、類包含、可逆性)、動作基模內化、邏輯思惟、歸納原則解決問題、守恆(保留概念)「物體恆存」4.形式運思期11以上運用抽象符號從事思考、假設演繹推理、原理原則解決問題、關心未來及意識型態問題,有計畫能力教育上的應用:1.啟示學校教育要依兒童思維方式2.循兒童認知發展程序設計課程3.針對個別差異實施個別化教學4.促進兒童心智發展5.環境的教育功能重於知識教育布魯納(Bruner)表徵系統論發現學習論:特別強調主動探索,從事象變化中發現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前奏-直覺思維螺旋課程哈佛教授1.動作表徵期感覺動作期以感覺和動作來認識外界(從做中學習)2.形象表徵期(影像表徵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以知覺經驗來記憶或運用感官對事物形成心像來了解外界(從觀察中學習)3.符號表徵期形式運思期運用符號、語言來獲得知識和經驗(從思考中學習)教育上的應用:1.學習可以提早符號表徵期的來臨2.提倡發現式教學3.重視語言教學4.鷹架教學維果斯基(Vygotsky)認知發展論提出「社會歷史心理學」,透過工具和訊號的中介,產生人類活動,高層次的心智功能是從社會生活中互動和內化而產生。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認知思惟和語言發展有密切關係經由鷹架作用達到「可能發展區」佛洛依德(Freud)的性心理發展論:人格結構分為:本我(享樂)、自我(現實)、超我(道德)性驅力乃心能主要來源,影響及於整個人格。潛意識、固著、退化奧國精神病學家1.口腔期0~1以口腔的活動獲得滿足2.肛門期1~3以便溺排洩解除壓力獲得滿足3.性器期3~6興趣轉到性器官,戀親情結4.潛伏期7~12對異性興趣降低、對同性遊伴興趣加強5.兩性期12~青春期後對異性興趣再加強艾瑞克森(Eric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發展危機論、人格發展8階段:人類發展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很大,說明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人類發展乃循序漸進的終生歷程,幼年環境對發展固然很重要。人生各階段皆存在發展危機,必須順利發展通過,方為健康人生。依個體自我發展為中心理念,將人生的發展危機區分為八個階段:青春期是心理發展最關鍵的時期,狂飆期青年期追求「自我統整」最為重要馬西亞(Marcia)探討艾氏理論,以為青年人有四種統整型態:1.定向型2.早閉型3.迷失型4.未定型1.信任與不信任0~1.5安全感vs不安全感2.自主行動與羞愧懷疑1.5~3自信vs自我懷疑3.自動自發與退縮愧疚3~6獨立進取vs畏懼退縮4.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6~12青春期企圖心vs失敗感5.自我統合與角色混淆12~18青年期自我肯定vs徬徨迷失6.友愛親密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