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lcs012@gmail.com李渔与《三国演义》关系初探在我国清初文坛上,有一位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却又毁誉天壤的大名士,他就是李渔。李渔(1610—1680),宇谪凡,号笠弱,别署觉世稗官、回道人,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夏李村人。他是我国清初着名戏剧家、文学家、戏剧理论家,在他所留给后世六百余万字的作晶中,人们较为熟知的有戏剧作品《笠葫十种曲》,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戏剧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另外,李渔一生还评点、评改过大量的小说、戏剧作品。爽口《金瓶梅》就是李渔最后改定的作品,(l)时间当在1667-1674年间。(2),而鲜为人知的《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以下简称李评本)则是李渔晚年所评改的作品。透过李评本及其为《三国演义》题的两篇序,我们可以窥视到李渔与《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密不可分,是那样的使人惊叹。遗憾的是三百多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不多见。本文将在吸取有关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李评本等作品中的内证,来阐述李渔对《三国演义》的推崇和评价,探讨李渔在《三国演义》流传之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关于《三国演义》评点本问题杂谈挛渔与《三国演义》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不仅早就推崇《三国演义》,后来自己评点过《三国演义》,对《三国演义》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且在毛纶、毛宗岗(3)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即《四大奇书第一种》(以下简称毛评本)的问世,以及读书流传之始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百多年来,人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初的罗贯中,但实际上流传至今,人们所读到的却是清初的毛评本。郑振铎说:“自毛本行,罗本原本便也废弃,而不为人所知。”(4)罗本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罗本经毛氏加以评改之后,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较为完整,较为进步,所以,毛本一出,罗本便湮没无闻。《三国演义》评点本传世的不多,明、清两代正式对该书提出“批评”者的有:《书坊冲止余象乌批评》、叶昼托名的《李卓吾先生批评》、《景陵钟惺伯敬父批评》、《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李笠翁评阅》等,其中,毛评本、李评本最为有价值。但是,在实际流传过程中,毛评本《三国演义》却成为后来的通行本,得以广泛流传,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李评本《三国演义》则湮没无闻,不为人们所知,这种相互间的反差之大,实与李渔大有关系。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假如当年李渔不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毛评本的流传很有可能被李评本所替代。关于李评本《三国演义》;其刻本不少,封面所题也不尽相同据目前所朗见到的,包括有李渔序在内的不同刻本有以下这些:▲《李笠翁批阅三国志》,封面题《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清两衡堂刊本。彩色套印,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首图一百二十页二百四十幅,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有圈点,上有李渔眉评,眉评与毛评本眉评不同。每回分各自独立的上下二节,有李渔自序。首都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均有收藏。▲《孪笠翁批阅三国志》,封面题曰《笠翁评阅绣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有“翼圣堂之印”。内有李渔题的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全像古本三国志传》,内容与两衡堂不同,有李渔序,柏林德国国立图书馆藏。▲毛纶、毛宗岗评《四大奇书第一种》清康熙醉耕堂本有李渔序,北京图书馆藏。二、在《毛评本·序》里,李渔把《三国演义》定名为《第一奇书》清康熙十八年>作的序,时间当在1679年,序末署有“康熙岁次已未十有二月,李渔笠翁氏题于吴山之层园”;另一篇是为自己评点的《三国演义》,即《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题的序,序末题有“湖上笠翁李渔题于吴山之层园。”该序来题作序时间,但据序内。余于声山所评传首,已槽之为序矣”之语,当知李评本及其序成于毛评本之后,时间应在康熙十八年(1679)十二月为毛评本作序之后至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三李渔逝世之前这段时间。(9)自罗贯中《三国演义》问世后,一时间,坊间刻本纷纷出现,到了明末,各种所谓《三国演义》新刊本滥觞,有的已被改坏。一直来十分推崇《三国演义》的李渔,早就想通过对其“校正”、评改来还其本来面貌,让这部作品重放异彩,“予尝欲探索其奇以正诸世"就是李渔当时的思想出发点。后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