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组装技术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设计要求装成整机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是电子产品生产(shēngchǎn)构成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调试则是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实现产品功能和优化的过程。掌握安装技术工艺知识和调试技术对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都是不可缺少的。3.2组装(zǔzhuānɡ)3.2.1组装(zǔzhuānɡ)技术要求3.保证电气性能电器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产品(chǎnpǐn)性能、质量紧密相关。假如某设备电源输出线,安装者未按规定将导线绞合镀锡而直接装上,从而导致一部分芯线散出,通电检验和初期工作都正常,但由于局部电阻大而发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及螺钉氧化,进而接触电阻增大,结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4.保证机械强度产品(chǎnpǐn)组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动中受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例如一只安装在印制板上的带散热片的三极管,仅靠印制板上焊点就难以支持较重散热片的作用力。又如,变压器靠自攻螺钉固定在塑料壳上也难保证机械强度。5.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mǒuxiē)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题。如图3-1所示,在功率管上装散热片,由于紧固螺钉不当,造成功率管与散热片贴合不良,影响散热。又如图3-2所示金属屏蔽盒,由于存在接缝,降低了屏蔽效果。如果安装时在接缝中加上导电衬垫,就可保证屏蔽性能。3.2.3常用组装(zǔzhuānɡ)方法2.压接装配压接分冷压接与热压接两种,目前以冷压接使用较多。压接是借助较高的挤压力和金属位移,使连接(liánjiē)器触脚或端子与导线实现连接(liánjiē)。压接使用的工具是压接钳。将导线端头放入压接触脚或端头焊片中用力压紧即获得可靠的连接(liánjiē)。压接触脚和焊片是专门用来连接(liánjiē)导线的器件,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相应的也有多种专用的压接钳。压接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便,适应各种环境场合,成本低、无任何公害和污染。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压接点的接触电阻较大,因操作者施力不同,质量不够稳定,因此很多连接(liánjiē)点不能用压接方法。3.绕接装配绕接是将单股芯线用绕接枪高速绕到带棱角(棱形、方形或矩形)的接线柱上的电气连接方法。由于绕接枪的转速(zhuànsù)很高(约3000r/min,对导线的拉力强,使导线左接线柱的棱角上产生强压力和摩擦,并能破坏其几何形状,出现表面高温而使两金属表面原子相互扩散产生化合物结晶)绕接示意如图3-3所示。绕接方式有两种:绕接和捆接,如图3-4所示。绕接用的导线一般采用单股硬匣绝缘线,芯线直径为0.25㎜~1.3㎜。为保证连接性能良好,接线柱最好镀金或镀银,绕接的匝数应不少于5圈(一般在5圈~8圈)。绕接与锡焊相比有明显的特点(tèdiǎn):可靠性高、失效率接近七百万分之一,无虚、假焊;接触电阻小,只有1毫欧姆,仅为锡焊的1/10;抗震能力比锡焊大40倍;无污染,无腐蚀;无热损伤;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熟练掌握。其不足之处是:导线必须是单芯线、接线柱必须是特殊形状、导线剥头长、需要专用设备等。因而绕接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绕接主要应用在大型的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机内互连中。4.胶接装配用胶粘剂将零部件粘在一起的安装方法称为胶接。胶接属于不可拆卸连接。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不需专用的卫艺设备,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它能取代机械紧固方法,从而减轻质量(zhìliàng)。在电子设备的装联中,胶接广泛用于小型元器件的固定和不便于螺纹装配、铆接装配的零件的袋配,以及防止螺纹松动和有气密性要求的场合。胶接质量(zhìliàng)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工艺操作规程和胶粘剂的性能是否正确。(1)胶接的一般工艺过程胶接一般要经过表面处理、胶粘剂的调配、涂胶、固化、清理和胶缝检查几个工艺过程。为了保证胶接质量,应严格按照各步工艺过程的要求去做。(2)几种常用的胶粘剂①聚氯乙烯胶,是用四氢呋哺作溶剂,加聚氯乙烯材料配制而成,有毒、易燃。用于塑料与金属、塑料与木材、塑料与塑料的胶接。聚氯乙烯胶在电子设备的生产中,主要用于将塑料绝缘导线(dǎoxiàn)粘接成线扎和粘接产品包装铝内的泡沫塑料。其胶接工艺特点是固化快,不需加压加热。②环氧树脂胶,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加入填充剂配制而成的胶粘剂。③222互厌氧性密封胶,是以甲基丙烯酯为主的胶粘剂,是低强度胶,用于需拆卸早部件的锁紧和密封。它具有定位固连速度快,渗透性好,有一定的胶接力(jiēlì)和密封性,拆除后不影响胶接件原有性能等特点。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胶粘剂外,还有其他许多各种性能的胶粘剂,如:导电胶、导磁胶、导热胶、热熔胶、压敏胶等。3.2.4其他(qítā)组装方法主要优点(1)高密集。SMC、SMD的体积只有传统元器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