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词解释诗经楚辞部分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1、风骚传统[诗骚传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教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16、风雅颂:《诗经》的分类。风,又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风骚”传统。所管辖地域的民歌土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方小调。《诗经》共有2、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15国“风”,160篇。雅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数是贵族文人的创作。雅分大雅和小雅,共3、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先秦古籍中105篇。颂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歌舞,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共40篇。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17、周民族史诗: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4、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采18、农事诗主要是指《诗经》中那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以及那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些描述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包括农业祭祀诗和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农业生活诗。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19、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的诗歌:《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周颂》中的五篇农事诗。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农业祭祀诗与祭祀诗是种属关系。5、制诗说:宗庙祭祀和燕享等仪式中的乐歌,应是乐官、或巫、史20、农业生活诗是指《诗经》中直接描写农业生活的诗,即描写领主奉命创制的。省耕、省敛以及农夫选种、修械、播种、除草、灭虫、收获农业生产6、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等情况。如:《甫田》《大田》,《七月》是最典型的农业诗。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21、《七月》是《诗经》“国风”中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当是西周初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期豳地未沦陷时的作品。该诗基本上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农奴们的劳动和生活,反映了当时农奴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7、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无食的悲惨境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奴社会的阶级压迫的画面。但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同时也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该诗可能是周乐官在豳地为燕人韩婴。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首代言体诗。家诗”。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18、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的古文经学。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8、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文三家”或者“三家诗”。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19、政治美刺诗是指《诗经》中那些对整个贵族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今文三家已失传。物进行称颂赞美的诗。9、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集今古20、讽喻怨刺诗是指《诗经》中那些对统治者进行讽喻规谏,对黑暗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现实进行怨刺批判的诗。10、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21、讽喻诗人:“讽喻诗人”即《诗经》中箴诫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卷《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