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上传人:猫巷****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完整word版)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无力的整体——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Tag:HYPERLINK"http://tag.bokee.com/SearchTag.b?span=1&wd=%B7%A8%C0%BC%BF%CB%B8%A3%D1%A7%C5%C9"\t"_blank"法兰克福学派HYPERLINK"http://tag.bokee.com/SearchTag.b?span=1&wd=%CE%C4%BB%AF%B9%A4%D2%B5"\t"_blank"文化工业HYPERLINK"http://tag.bokee.com/SearchTag.b?span=1&wd=%C5%FA%C5%D0"\t"_blank"批判无力的整体——重解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栾轶玫“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宿命联系,在谈到“法兰克福学派”时,所有的着眼点都在于“批判”二字上。这种印象来源于多种因素:首先,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旗帜先明地提出“批判理论”,与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领域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同,该学派将批判的目标与内容转向“社会”,转向“文化”,这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的转型,直接影响到该学派的批判视角以及其后的后现代主义等;其次,法兰克福学派在审视社会问题时,是以一种批判的视角,以一种超越的维度,以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与传统的阐释学派不同。正如阿多诺所言“批判的途径不仅仅是形式的,而且也是质料的。如果它的概念是真实的,批判的社会学,依照它自身的理想,必然也是一种社会批判。”[1];此外,法兰克福学派所坚持、所代表的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批判理想,除了超然的批判精神外,他们更倾向于彻底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方法,其批判理论因此经常给人以走极端的印象。法兰克福学派的前身是1923年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建立的社会研究所,首任所长是格林贝格。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以及早期的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后来脱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哲学”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重点,究竟什么是他们所定义的社会哲学呢?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的理解是“它既不是一种专门为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高傲的义理之哲学价值理论,也不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科学的成果的某种综合,而是这些科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根源,它是‘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theuniversalwouldnotbelostsightof)”[2]要想更好地理解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就必须理解“普遍的整体将不会被遗忘”这一该学派进行批判的目的与初衷。无论霍克海默、阿多诺,还是马尔库塞,他们的研究都涉及文化工业,而且基本上,对文化工业,都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他们对文化工业的反思与批判也都集中在“普遍的整体被异化为‘无力的整体’”这一命题上。一、文化工业批判的内容:“文化工业”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为此,他们专门写了题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的论文来展开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指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法兰克福学派通常使用的“文化工业”范畴与大众文化非常地接近,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是揭示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异化力量的消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由于技术的异化作用,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已经丧失了真正文化的本质属性,艺术已远离创造,日益呈现出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诚如马尔库塞所言,资产阶段的艺术作品都是商品,“由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组织起来的这个世界,已把个体的发展转化为经济的竞争,把他的需求的满足,抛入市场中。肯定的文化用灵魂去抗议物化,但最终也只好向物化投降。”[3]关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也多有论述。对于‘艺术与商品性的屈从’,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中有着精彩的见解:“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4]随着科学进步,文化中越来越多地被加入技术的因质,当艺术同大众传播媒介结合以后,文化的商品化趋势越发明显----“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艺术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已然让位于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真正的艺术因此被搁置在不为人知的空间里。(二)大众文化的克隆特征:从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定义中(“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