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doc

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间美术】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文/刘?伟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汇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但当下许多庙会演变成了纯商品的展销会,传统庙会习俗中的民间美术日渐消逝,传承与保护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成为该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庙会是中国民间特有的节日庆典形式,承载了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安徽淮北地区庙会活动精彩纷呈,有各种歌舞戏曲杂技的表演,还汇集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品。这些小小的民间美术品是当地风土人情的结晶,有着深层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深厚的乡土艺术画卷,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现象。伴随社会变迁,许多庙会如今成了商业集会或商品展销会,维系节日习俗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正面临弱化和消失的危机。传承与保护庙会中的民间艺术日益成为各地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民间美术的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判子得子图?灵璧钟馗画传承人孙淮滨()左?庙会中民间钟馗画()右一、安徽淮北地区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概述众所周知,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发展起来的。淮北地区各个庙会中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民间美术资源更是各具特色。1.驰名中外的钟馗画。民间视钟馗画为降魔消灾之符图。宿州市灵璧县的钟馗画久负盛名,被尊为“灵判”,素有“活化石”之称。据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灵璧钟馗画传承人孙淮滨老人说,灵璧钟馗画渊源于远古时图腾崇拜并脱胎于“大傩之仪”中的方相氏。而“大傩之仪”相传为轩辕黄帝首创,是一种驱祟神舞,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晋唐以来规模缩减,逐渐以“跳钟馗”和悬挂钟馗神像取代。据悉,往年灵璧五月二十八庙会期间还有“跳钟馗”的游艺习俗。今天灵璧县民间还保留端午节悬挂钟馗神像于堂中驱邪避疫的风俗。2.乞子习俗中的泥娃娃。乞子活动是一种生育巫术,它源于原始人的生殖信仰,并成为人们心理中的一种定势。“乞子活动不是简单的迷信说法能解释清楚的,即使在科技卫生都较好的条件下,乞子习俗依然存在着,一种信仰在化为习俗后,便具有了自身的生发演化规律。”[1]蚌埠市怀远县涂山庙会乞子活动所用的泥娃娃以涂山特有的黏性很强的黄泥,经过精心过滤、浸泡、捶揉等工序制作而成,其造型为团块结构,简洁朴素,色彩则在白底上饰以红、蓝、黑三色,清新淡雅,线条简洁,五官没有精细的局部刻画,而是采用描绘的方法,用笔较为随意,强调整体效果。乞子所用的泥娃娃“正是从巫术媒介中逐步独立出来,成为观赏品和儿童玩具的”。[2]3.驱邪避灾的布老虎、虎头鞋。虎在中国人心里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淮北地区庙会活动中的布老虎造型古拙、活泼乖巧,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品。例如,蚌埠市李楼庙会中的布老虎与西北地区的布老虎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用54?2010·9庙会中批量生产的布老虎、虎头鞋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该地区庙会中的虎头鞋面以红、黄颜色为主,虎嘴、鼻采用彩线勾勒,眉毛、眼睛采用粗黑线勾勒,额头用黄线绣上“王”字,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4.异彩纷呈的民间玩具。淮北地区各处庙会都有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民间玩具在兜售,主要有传统的泥玩具、木玩具、风车、面人以及各种卡通形象的气球。泥玩具主要是泥哨子。泥哨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外表有红、绿、黄、黑、白五色,对比强烈,外表涂上油后,又亮又好看。种类有鸟哨、鸡哨等。木玩具主要有刀、枪、剑、哗啦棒等。刀、枪、剑等木玩具多仿制古代兵器,由手工雕刻而成;哗啦棒是发声的木玩具,上面是圆、椭圆的形状,下面有把柄,制作精美、光滑,其色彩多为红、绿、黄三色,鲜亮而明快,用手晃动,里面沙石作响,所以称为“哗啦棒”。淮北地区庙会中偶尔也能见到面塑和糖塑艺人,他们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娴熟的技巧为庙会增添一大景观。现如今,五颜六色、印制各种卡通形象的气球成了庙会中民间玩具的主角。“喜洋洋”、“灰太狼”、“孙悟空”等动画片中的经典形象成了庙会中孩子们最大的收获。5.精致朴实的草编工艺。淮北地区处在黄河、淮河中间,以农业为主,每年庄稼的成熟期在五月初,所以各地的庙会也多集中在农忙前后。农忙前赶庙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购买农具为农忙做好准备。农忙结束赶庙会,既是祭祀农神,也是庆祝丰收。所以庙会上用腊条编的筐、篮子、粪箕等农具应有尽有。还有用高粱秆子串成的馍筐、锅盖、扫帚等随处可见。在淮北农村,老人们几乎都是编织能手,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成为庙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庙会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庙会中的手工虎头鞋1.?庙会中民间美术资源的缺位。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化进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市文化的冲击等,使庙会中珍贵的民间美术资源失去原有的地位甚至消失了踪影。据灵璧县城老人回忆,往年五月二十八庙会期间人们争先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