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师.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六章 教师.ppt

第六章教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教师第一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2、西方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1)奴隶社会:起源于教仆。(2)封建社会:神职人员中世纪:僧侣(3)资本主义社会: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最早的师资培养机构创办于1681年,以为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中心。1684年,普鲁士创办了教师讲习所。18世纪,普鲁士政府规定大学教育中必须担负起教师培养的责任。其它欧洲国家也开始了由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逐渐要求教师职业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胜任。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入职要求和进行选择、确认。-----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专业(专门职业):指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和专门技术的人,按照一定专业标准所从事的专门职业。特征:是从业人员需要经受长期的专门训练,具备专精化的知识和技能,有自己的专业团体和明确的职业道德,工作上具有权威性及独立自主性,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和自我提高的精神。保证教师专业地位和职能发挥的客观环境的研究中,焦点大多集中在教师职业专业地位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专业地位:实质意义就是拥有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接受一定期限的专业训练,树立专业的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获得任职资格,然后才能行使专业权利。还要有以服务为职业动机,有奉献高于报酬的专业精神。---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有明确的标准;教师既要有学术知识,还要有师范能力;国家对教师有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对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内容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要不断持续地发展;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满足自身不同阶段的需要。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内容包括教师资格的条件、考试、认可及罚则等。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三、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只是职前教育就能够完成的,而是教师个体自主努力和不断奋争的专业成长过程,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1、新手水平——刚毕业师范生:学习一般教学原理、教育方法;熟悉教学步骤。2、高级新手水平——两三年教龄:获得教学策略、教学事件知识;教学活动带有盲目与偶然性。3、胜任水平——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教学实践的过程;较强的自信心,但教学技能没有自动化。4、熟练水平——对课堂的敏锐观察力:教学模式识别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效控制教学活动。5、专家水平——以直觉做出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任务;对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采用不同处理方式。(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主要有专业精神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发展。1、专业精神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通过教师教育,将从事教育事业的理想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实际行动,在思想上做好从师任教的充分准备,对教师职业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形成正确、坚定的职业理想以及正确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2、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掌握教育教学必备的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新兴学科与相邻学科的知识和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3、专业技能的发展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培训自己教育教学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与学生交往、实施课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技能,能够帮助自己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研究和使用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四、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用自身的思想、学识、能力、言行和人格等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去影响劳动对象。--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在于模仿。对教师往往都特别依恋和信任,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的示范只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现成的东西。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分析、有批判有选择地对待教师的示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较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及难以预测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上,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