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学生答题主要错例及分析DOC.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9年中考学生答题主要错例及分析DOC.doc

2009年中考学生答题主要错例及分析DOC.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年中考学生答题主要错例及分析+5+5+521.错例:“纲”“贡”“银水”“Ag”“Al”等。错因是学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没能掌握,错别字没有克服。22.错例:①CL;CL1②Mg2+③P2O5;P2O2;2P2O5。错因是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理解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23.错例:①“分子”“原子”“NaCl”分子②“原子”“水分子”“离子”。错因是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不理解。24.错例:多写,把液氧当作混合物,把纯碱当作碱。错因是学生对物质分类中的“混合物”“氧化物”“碱”等概念不理解。25.错例:“红”“蓝”颠倒。错因是学生对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混淆不清。26.错例:①2H2O2=H2↑+02↑②Fe+CuO=FeO+CuFe+2HCl=FeCl2+H2。错因是学生对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对置换反应的条件没有掌握,错读题意。27.(1)错例:Na2CO3、NaHCO3、Na(OH)(2)错例:Fe+2O2=Fe3O4Mg+O2=MgO不写条件。错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气体除杂的方法。28.(1)错例:“O”“4”“2”,(2)错例:“NaOH”“Ca(OH)2”“生石灰”等。错因是学生审题不清,不理解“新杂质”的涵义,对PH=O误解为“中性”。29.错例:“CO2和O2”“CO2COO2”“CO或CO2”等。错因是学生不解题意,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30.错例:(1)“KOH”“H2SO4”“Na2CO3”(2)FeCl3+3KOH=Fe(OH)3+3KCl2KOH+Ba(NO3)2=Ba(OH)2+2KNO3。错因是学生对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框图推断题的方法没有掌握。31.(1)错例:酒精灯、烧杯、试管、加热仪器。错因:学生对初中常见仪器分辨不清。(2)错例:防止固体液化;防止试管炸裂;倒吸等。错因:学生不清楚固体药品加热的方法和原因。(3)第一空错例:CaCO3+2HCl=CaCl2+H20+CO2↑;2H2O2=2H2O+O2↑。错因:审题不清,对启示发生器简易装置应用原理不清.第二空错例:将导管一端放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外壁,看到有气泡;向漏斗注水,再关闭止水夹;不强调液面不下降等。错因:对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没有掌握。(4)第一空错例:“乙”“A”“丙”。错因:学生对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没有理解。第二空错例:①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②不讲清用什么试纸;③不回答变色情况;④红色石蕊试纸不讲是“湿润”的。错因:不懂得“NH4+”的检验方法,也不知浓盐酸遇NH3有白烟产生。第三空错例:①Na2CO3②k2CO3③H2O2④氯化铵⑤CaSO4。错因:不会从题目中获取信息;不知道NH3水溶液显碱性,应用酸性或酸溶液吸收。32.(1)错例:内能。错因:对能量的类型没有区分到位。(2)错例:CO使血流凝因,血液不流动;CO使蛋白质凝固等。错因:对课本内容不熟,对蛋白质的类型未能准确判断。(3)错例:①闻气味②点火检查③在软管上包膜,观察鼓起来等。错因:审题不清,对气体漏气的检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4)错例:①把沼气直接通入石灰水②用燃着木条检验CO2③用浓H2SO4检验有水生成等。错因:对实验操作描述不清,验证CO2和H2O生成的现象含糊不清,推断欠科学。33.(1)第一空错例:①酚酞变蓝②NaOH溶液变红③水变红等。错因:指示剂变色记不清,没有掌握指示剂变色的原理。第二空错例:①有CO2生成②有气体生成。错因:现象与结论混淆。第三空错例:①水变白②NaOH变浑浊。错因:现象与结论混淆,不知道实验原理。(2)第一空错例:①“乙”“丙”同学判断错,相应理由也错,②Na2CO3呈中性。错因:实验原理不理解,不知道Na2CO3溶液呈碱性。第二空错例:①“Na2CO3”②“H2O”写成“H2”③未配平和乱用“↑”“↓”等。错因:对NaOH性质不理解,不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三空错例:①复合反应②置换反应③中和反应。错因:对反应类型不理解。34.错例:(1)6︰1︰8或24︰4︰32或12︰1︰16。错因:审题不清,对概念理解不透,把原子个数比当作元素质量比。(2)错例:3︰1︰4或1︰2︰1或3︰1︰8。错因:计算能力差,约分约错,不知如何求元素质量比。(3)错例:30%、37.5%等。错因:计算能力差,对概念不理解,不知道计算。35.(1)错例:①8×16%②8/16%③8×(1-16%)。错因:对溶质质量分数公式不理解,不会灵活应用。(2)错例:①CaSO4+2NaOH=Ca(OH)2+Na2SO4②CaSO4+2NaOH=Ca(OH)2+Na2SO48098160409850g或58gx或X8X或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