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错例(一)【错误再现】:【原因分析】:1.数字的分成及合成掌握不到位,以致于计算错误;2.做题粗心大意,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教学提示】:1.“说”透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如:10-2=?,就可以鼓励学生说:因为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10-2=8。2.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加强练习,除了鼓励孩子说之外,还可以玩“跳跳法”,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跳跳法简介:将数字0—10按顺序写到黑板上,学生站在10的下面,老师报9,学生往前跳1(边跳边说9和1合成10)。3.培养学生认真看题、细心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一年级的小学生最好是养成用手指着读题、做题的习惯。错例(二)【错误再现】:【原因分析】:1.读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楚前提条件“从右边数”和“从左边数”;2.学生把“几和第几”的概念混淆,题目(1)要求圈出前面7只企鹅,却只圈了第7只。【教学提示】:1.组织学生摆学具、创设排队买票、介绍自己住第几层楼等情景来引入教学“第几”,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序数的含义。2.平时也可以在午休时间或者课间给学生玩玩集体游戏,如:请10个同学到讲台,背朝大家,然后让下面的学生当司令官有序的发号司令,象“从左数第3个摸摸耳朵”、“从右数前3个跳一跳”等。当然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把游戏改编成体育课分组训练队形,象“从左数第4个出列”、“从右数前5个跪下”等等。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巩固“几和第几”的概念。错例(三)【错误再现】:【原因分析】:1.题型稍作改变,就造成题意不理解,间接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弱以及"<"和">"的掌握还不是很到位;2.学生还欠缺解题的整体思想【教学提示】:1.儿歌帮助记忆,嘴巴尖尖对小数,嘴巴大大朝大数。引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和">"的含义,"<"表示小鱼在前,读作:小于号;">"表示大鱼在前,读作:大于号。2.做练习时,老师可以尝试不要急着向学生解说题意,给学生时间看和读,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解说,平时就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3.向解这道题就可以借用画线的方法来引进整体思想,如:错例(四)【错误再现】:【原因分析】:1.不理解图意;2.对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教学提示】:1、以说为桥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看图,后根据图意说故事、说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说想法,还用讲故事的形式带着学生说一说并比一比。2、通过学生的摆一摆,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说或写出算式。3、在摆一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两个动作分别表示加法(合起来总共)和减法(拿走后还剩下)。4、带着学生读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错例(五)【错误再现】:【原因分析】:1.不理解图意,尤其是对“?”的理解;2.受看图题的混淆,其实也就是对问号没有理解明白。【教学提示】: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步理解“?”表示不知道的意思,所以不能用来加或者减。2.同样的以说为桥梁,教会学生如何看图,根据图意说故事、进而正确理解问号所表达的意思,并且列出正确的算式。3.学会用手的动作来表示图意,如“?”在下面就表示合起来总共是,用加法;“?”在上面就表示拿走后还剩下,用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