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教案【经典】科学教案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科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1课。教学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问题接龙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愿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二、猜想与假设大家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猜想和解释吗?学生猜想。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三、设计与制作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到的风。学生汇报交流。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它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学生制作。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四、课外拓展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科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学情分析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其中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借助媒体的实验方法,推断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3)认识流动空气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4)能说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风,并认识它们的好坏处。2.、过程与方法(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究过程。(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教学难点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科学教案篇3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3.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9。活动过程:1用游戏与谈话结合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1)游戏——找朋友。幼儿随着《找朋友》的音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教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2)教师: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3)教师: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的方法。2逐一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1)教师: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2)教师:这是谁?你找到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3)教师: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4)教师: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3游戏:爱的密码教师弹奏《找朋友》的音乐,并改编歌词。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科学教案篇4【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过程与方法: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