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学学科简介2010年生物学学科在岗教师和研究人员共有3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讲师6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学位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占75%(其中博士比例33.3%);高级职称比例为80%;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生物学学科依托湖南生物多样性优势,特别是依托洞庭湖得天独厚的水生生物资源,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依托地方、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学科特色与优势。目前已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水生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学院依托该学科开设有生物科学(湖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农学(湖南省特色专业)、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余人。学科平台较好:拥有湖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农学,湖南省示范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动物学学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省级创新团队;生物学省级教学团队;校级“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心”;拥有近8000M2的实验大楼,仪器设备总值近1021.50万元。科研进展较快:五年内,已获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1项;农业部专项1项;省高校产业化培育项目1项;省自科重点1项;省自科一般项目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3项;科研项目进账经费521万元;学科团队成员年人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4篇,年人均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转载1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为实质性产学研合作,3项科研成果被采用,科研成果转让共6项,直接经济效益达15800多万元。培养体系健全:拥有生物学省级教学团队,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3项;主持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3门;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实践。学科优势明显:在水生生物学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主要是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域生态学、鱼类生物学与渔业利用、水产无脊椎动物学和水产动物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洞庭青鲫选育技术”、“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技术”、“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及“蒙古鲌与翘嘴鲌野生种群驯化与利用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鱼类寄生虫的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寄生虫生态防治方面的研究;在水产动物疾病的生态调控及其防治的研究;在洞庭湖区植物外来物种、药用植物、野生蔬菜的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省内具领先地位。“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在国内具领先地位。学科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已与“洞庭水殖”“金健米业”“万福生科”等公司及安乡县、石门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鼎城区、武陵区等市、县企业进行科技合作。特别在常德市“三农”建设中,彰显特色。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洞庭青鲫选育技术、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等的研究、推广与应用,给公司、企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科建设处、生命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