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是现代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了解工程热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内燃机原理、汽车理论及汽车运用知识,加强对汽车结构设计的综合理解,为最终创造性的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内燃机性能及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及汽车的通过性和平顺性打下基础。熟悉了解汽车运用方面的知识,汽车使用寿命及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本课程基本要求:需掌握内燃机(主要是四行程)的工作原理,各方面性能的评价指标,认识换气过程、燃烧过程、混合气形成过程,了解汽车内燃机新技术的内容及发展趋势。重点认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理论。了解汽车的稳定性、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等内容。熟悉了解汽车使用寿命及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课时为52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参照下表:序号课题小计讲课实验习题1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222内燃机循环与性能指标443内燃机的换气过程424常用燃料与燃烧225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446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447内燃机的排放与噪声228废气涡轮增压229内燃机特性4410汽车的动力性661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212汽车的制动性6613汽车的操纵稳定性4414汽车的通过性和行驶平顺性2215汽车使用寿命2216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22总计5252三、课程内容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系统及气体的热力状态;功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难点: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内燃机循环与性能指标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指示指标;有效指标;热平衡。重点: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有效指标。难点:理论循环、实际循环、PU示功图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配气相位;气门重叠;燃烧室扫气、充气效率。重点:换气过程;燃烧室扫气;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难点:换气过程;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常用燃料与燃烧天然气优点;十六烷值;凝点;辛烷值;过量空气导数;空燃比;燃烧热值。重点:天然气优点;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难点:燃烧热值。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理想化油器特性;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燃烧速度;不规则燃烧;不正常燃烧;爆燃;表面点火;影响爆燃的因素;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汽油机的燃烧室。重点:理想化油器特性;燃烧过程;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难点:燃烧过程;不正常燃烧;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柴油燃料喷射过程;*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油束特性;影响油束特性的因素;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空间雾化;油膜蒸发;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重点:油束特性;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难点:燃烧过程;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内燃机排放污染与噪声排放物的分类、来源、危害;排放物的机内、机外处理;*影响噪音的主要因素。重点:排放物的分类、来源、危害;机内、机外处理。难点:机内、机外处理。废气涡轮增压增压度;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废气能量利用的形式;增压内燃机性能。重点:提高功率的途径;增压的优、缺点;增压内燃机结构的变动。难点:;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增压内燃机结构的变动内燃机特性工况;内燃机特性;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外特性曲线;柴油机的调速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重点:工况;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难点:负荷特性及曲线;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特点。汽车的动力性动力性评价指标;驱动力;行驶阻力;动力方程;驱动――附着条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汽车动力性试验。重点:驱动力;行驶阻力;驱动附着条件。难点:*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功率平衡;*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重点: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难点:*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自动防抱死系统。重点: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难点: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域响应;轮胎侧偏特性;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特性;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重点:时域响应;轮胎侧偏特性;难点:轮胎侧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