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道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行道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更警示我们:怎样的奉献才是真正无私的奉献;怎样的行为才是对奉献者的真正支持;怎样的人生才是实现了自我价值的真正的人生。其思想内涵丰富,遣词造句富有意蕴,倾注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极具现实意义。针对本课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语言中的哲理,真正理解奉献的丰富内涵,在探究中深化学生的思维。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导,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一个对话平台,平等交流,思索人生。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理解奉献的内涵,思索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定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赏析语言,感悟哲理,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内涵。教学难点:对哲理性语句的深刻的理解。二、教学理念和设想课改精神就要求课堂中活动充分,书声琅琅,要有情的感染,要有美的熏陶;要能做到读写结合、学用语言;要有自我独特的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拓展延伸,但又不能完全流于形式,追求表面上的热闹与时髦,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具有语文学科独特的特色。故此,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太多花哨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摒弃浮华,静下心来,走进文本。同时,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语文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够好,对语文的课堂语言在表达上、形式上多有不足,因此,注重教给学生课堂表达的句式、方法。1、尽量淡化提问,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平等对话与交流,以话题实现无提问式的诗意化的整体式的教学,设计“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走进自我,课外拓展”四大活动板块,依据板块内容设计不同活动形式,力图构建文本、学生、教师、生活之间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多种形式挖掘文本,强化美读,让学生在美读中积累语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他们审视社会,审视自我,也引领他们走进文学、文化的广阔天地,积淀文化底蕴,最后以诗歌收束课堂,升华情感。2、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注重教给学生一个读书的方法,有效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表达,真正学会学习。三、教学过程一、调动学生已有体验,激情导入。以多媒体展示:画面1:郁郁葱葱、阳光普照的森林,清新的空气,鸟语花香,生意盎然的树木。画面2:车水马龙、喧嚣吵闹的都市,污浊的空气,行色匆匆的人们,街道两旁的行道树。请学生观察比较并选择: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选择做哪一种树?理由是什么?随机导入:行道树。二、走进文本,感悟意蕴。第一环节是:师生共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教师配乐朗读为主,学生应和读,读出情感,初步评价朗读后,由学生谈读课文的总的感受:以“这是一篇……的文章”为句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从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结构、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总体评说课文。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以达到对课文总体感知的目的。第二环节是:赏析美读,品味语言。请学生赏析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有美感的一句话:用“……写得好,好在……,给我……感受)为句式说话,赏析文章语言,并饱含真情地朗读。在美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情读,感悟文章情感及哲理,感受心灵的激荡,灵魂的呼唤,学习并积累语言。第三环节是:焦点关注,质疑问难。请学生针对课文有哲理的语句或主题、人物形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观点,深入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为活动方式,力争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与表达,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思考人生。这一环节是对课文内涵理解的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个关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分析文章中富有哲理的难于理解的句子,如“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也能够初步理解行道树的奉献者的形象,也会提出当今社会上某些应该谴责的现象。但理解也有可能会失之肤浅,失之偏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行道树作为奉献者其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对真正意义上的奉献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真正的奉献者要思考予以怎样的支持,对人生价值、人生定位要有更深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人若真有一件事能令自己去珍爱,去拼搏,去奋斗,甚至可以为之献出生命,那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去尊重、去支持。三、走进生活,感悟奉献精髓。由教师提出话题:生活中有没有行道树式的人?请用优美的语言概括奉献者的事迹。(也可仿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生活,关注生活中真正的默默奉献的英雄,关注社会,思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