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体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很多人都会质疑大学还有必要上体育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体育课是贯彻整个教育历程的,无论小学还是大学,体育课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体育很多是强调外在而素养是强调内在,这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很深刻的关系。大学体育好比是让我们学会做事,而人文素养如同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它们共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刻不容缓。大学体育的现状呼唤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刻意地去追求技术动作、答标成绩,为考而教,一味地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的指标去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育效果。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自由张扬的科目,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发挥,身体也未必健康。其次,现代环境下的独生子女,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性,往往在体育中唯我独尊,不愿与同伴合作,缺乏协作精神;在体育比赛中输给对手,则会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不愿帮助他人;学生的意志力薄弱,不肯吃苦,情感脆弱,易受挫折。所以说大学体育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不能忽视。新一轮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体现人文教育。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人文素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体育应是“一种强调体育本质、文化价值、主观意识、行为能力等的教育过程,其建设不仅有美化身体的文化以及身体语言表述的文化,有相应的体育法规、条列、制度。此外,还应系统的讲授中西体育的文化、文明成就,发展规律和当代主题等内容。”其次,体育教师也必须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教育不是知识传授,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人文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在这里,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想到体育,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健康。现在大学生大多处于亚健康,所以大学生的健康备受关注。身体成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大学生要避免出现这种身体上的亚健康,仅仅是上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全面,既有专业知识,又具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大学体育与人文素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在大学体育课上悉心听老师教诲,这样就能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而不至于发生运动员无素养的教训。我希望我能在体育课上学到除运动以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