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doc

小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教学论文《走进生活,让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教师必须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迁移到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把孩子的眼光引到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一、让生活走向孩子们的课堂课程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如果要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活动,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儿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深入体味活动的内涵,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理解。孩子成了生活和学习的“主角”。通过亲身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努力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在活动中获得生成和发展。我们呼唤让生活走进品德生活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出发,组织活动,展开活动。如在学习《亲亲大自然》这一课时,如果像以往教师仅仅地空头说教,学生就无法兴致勃勃,可能无法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将课堂设在在校园的小花坛边,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在轻松的呼吸和愉悦的参与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回归大自然的快乐之情。孩子们也在我的引导下进一步观察着自然生物,寻找有趣的发现,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效果真不错。二、让情感体验丰富孩子的课堂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关注的不应是自己在课堂上怎么说、怎么做,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更多地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超越个人狭隘的生活境界。如果我们坚持这一点,我想: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儿童一定能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中自由地汲取与生长,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心田里就会播下一颗又一颗的道德的种子:善良、诚实、公正……如在教学《我的家》我先引导学生讲一讲家里都有哪些人,介绍家人的年龄及职业。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工作的艰辛和对自己付出无私的爱,我进行了模拟游戏,比如学生模仿爸爸妈妈的一天工作,我生病的时候等。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我根据内容创设各种种样的情节内容,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状态中,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强化体验,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让孩子们在多彩多姿的生活海洋中自由翱翔,获得丰富的智能和精神鲜果。生活教育,应当是最真、最美的教育诗篇。三、让实践延续孩子们的课堂《品德与生活》是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的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更加推崇的是“学以致用”,即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富有德性的生活。在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课后走出教室,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不稳定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因此,课后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行动阵地。创设情境进行活动的同时,可以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如《认识好朋友》这一活动是针对刚入学的小朋友的心理设计的,当孩子们怀着不安与渴望走进小学的大门时,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首当其冲的是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快。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把这一活动分为四个板块,“假如你要认识我”“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一起分享快乐”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新朋友的了解到体会到与朋友做游戏、交流,从而愿意交朋友、与朋友分享快乐,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以《认识好朋友》一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