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要下雨了》教案精选.docx

《要下雨了》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要下雨了》教案《要下雨了》教案(精选13篇)《要下雨了》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下雨前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卡、录音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今天老师呀,要给你们讲一个小白兔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一天,天气很好,小白兔挎着竹篮,拿着镰上山去割草,它刚刚来到长满青草的山坡上,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们看!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放课件1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小草也在风中唱起了欢快的歌儿“啦啦啦,要下雨了,我真快乐!”天气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呀?3、板书课题:要下雨了在下雨之前,小白兔啊,碰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翻开书68面)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不能加字,不能掉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把难记的字,难认的字圈起来。标出自然段2、检查反馈.四、反复以不同形式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1、喜欢读第一自然段的同学请举手,点一个人读,其他人认真听,2、喜欢读第二自然段的同学点一名,你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读。3、喜欢读第三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4、后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读完课文了,你知道下雨前小白兔碰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板书: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2、看课件2小白兔看到谁了?它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回答的呢?3、两人分别扮演小白兔和燕子表演读。用“正”说话,看谁说得好。4、燕子的话你听明白了吗?“潮湿”是什么意思?5、比较两个句式。(1)要下雨了。(2)是要下雨了吗?6、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呢?你是怎么发现的?比较?告诉学生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师:小白兔还不怎么相信要下雨了,它又去问谁了呢?7、看课件3、48、请三个人分别当小白兔、小鱼、蚂蚁分角色读4、5、6、7段,(1)问:你听了小鱼的话有什么要问的吗?(2)小白兔是怎样把消息告诉的?谁来帮小白兔说一说。六、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2、书写指导3、学生书写《要下雨了》教案篇2一、说教材《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第六组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品德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说教法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本节课我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儿歌、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三、说学法《要下雨了》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妙在导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读、说、思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一上课,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教认字、组词、说话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导课,儿歌内容是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课课题,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二)初学课文,理清脉络。这一教学环节,为了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我首先说了这样几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吗?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都忙碌起来了,想知道它们干什么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文。然后让学生说出找着的动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简笔画画出小动物,这样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