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编辑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一吃****书竹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言文教案编辑最新精选.docx

文言文教案_8.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教案有关文言文教案集锦五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2、积累:⑴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⑵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3、运用: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知识点】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解题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二、范读全文,自读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照译文,辨析疑难)1、第一段:⑴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⑵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⑶分析“其”字的用法。⑷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2、第二段:⑴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⑵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⑶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⑷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3、第三段:⑴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⑵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⑶读准音:“相之”。⑷口译本段。4、第四段:⑴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⑵悲夫(fú)5、第五段:⑴找出假借字。⑵找出判断句、省略句。四、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分段讨论问题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提示: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提示: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提示: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4、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例句略)6、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二、读全文,师指点三、完成思考与练习文言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文言的倒装句式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2、掌握翻译的要求教学过程:一、展示学生课前练习,文言文翻译教案。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二、翻译文本内的倒装句并总结归纳其特点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其倒装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分析正常的句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2)冤哉,亨也!2、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