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课堂交流在前后两次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活动中,两个教学片断引发我的思考:片断一,初中课堂:教师出示了一组有规律的题目和问题,让同学们观察片刻后,同桌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仔细考虑就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同学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讨论更谈不上,老师就叫某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却切切私语,没有仔细听取,当这个学生回答完后,其他学生就立即举手想回答。我当时就想,前面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你听清了吗?她回答的对不对?她的回答与你的答案一样不一样?他的思维与你思维一样不样?你有没有必要回答?在这种状况下,课堂看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看起来教师组织课堂很有效,但仔细想来问题很多,比如:老师设置的问题有没有价值?其目的是什么?目的达到了没有?让学生讨论的目的什么?叫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目的又是什么?老师的用意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课堂中都解决了吗?我站在听课人的角度感到很迷茫。片断二,高中课堂:教师就这一节课设计了五个问题,先叫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在研究,当讨论的时间到了教师问谁能回答问时,教室内鸦雀无声,没有学生看老师,此时也没有学生看黑板,老师无奈之下就叫了前面的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中部分答案是有问题的,在这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很认真听取,并且还用笔记着什么,可见很在意这位同学回答的内容和答案的准确性,但当老师问谁能对这位同学的回答进行评判时,却无人反应,课堂显得很静,有没有其他同学回答一下?在老师的再三提示下还是没有同学配合,老师就自己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作了评价,指出了不足,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听得很认真,我站在听课人的角度感到很困惑。我在想是谁造成了上述两节课的反差呢?是学生本身不同学段的反应吗?想来想去还是教师问题,没有教会学生怎么去交流,特别是初中学段的学生,是正在养成好的学习和交流方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高中学段的学生有思想、有目的,想得到的更多,恰恰这种思想的存在,得到的东西更少,不会考虑到在想法、思维共享的情况下会得到的更多。形成片断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想交流但不会交流,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对“交流”的认识,“交流”的认识基于三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用意和思想,目的叫他人理解;二是听他人的描述,并能听懂内容,理解信息从而做出反应,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评价;三是他人的描述和自己的认识相结合所产生的与这个问题有关或无关结果。初中学生的交流仅停留在形式上,他们只管说,不管其他同学听不听或懂不懂,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目的是指向老师。其他同学形成习惯冷眼以待,等机会给老师诉说,所以既不耐心倾听,更不会对他人发言进行评价。形成片段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会交流但不想交流,他们的指向是其它学生和老师,学生关注他人在说什么,并且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但不会轻易作出反应,在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判时,这种反应会暂时消退,评价他人意识也会消失,他所需要的不是初中学生所需要的教师的赞许,而是自己所需要的别人的思维或不同的思维,所以,高中学生所出现的这种现象与他的所需有关。之所以中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现象,与教师的角色末转变有关,从授课过程来看,教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但是对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平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还没有彻底转变观念,还带有指令性,并没有成为学生交流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设计的用意应该把问题的解决放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而不是追求问题的结论,否则会使初中学生急于说出答案而不去进行细致思考和交流,同时会使高中学生只考虑借助于同学和老师的描述得到自己所需,也不愿意享受这个氛围和利用这个平台,教师没有和学生形成一种交流的氛围,也只是有简单的设计罢了,设计不等于交流、不等于和学生达成一片,设计再好,若方式方法不恰当,还是有命令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学生不会交流和不愿意交流,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课标》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有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首先要转变自己角色,把自己设计用意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展现出来。教师要展现自己设计用意就要用合理的语言,比如:这个问题对你不难,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你听懂了他所说的理由吗?懂了你再给同学们讲解一遍;你觉得他讲的怎么样?如果好说说好在哪里?不好也说说不好的原因。这些语言不是只给回答问题的学生说的,而是对全体学生的谆谆教诲和有效的引导,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个平台上,不分你高我低,这时学生的感觉就是老师在与我谈心,学生肯定很虚心、很投入且很文明,他人发言时会认真听,也会平常心态去客观评价;学生会愿意回答你的问题,并与你进行交谈和商量,尴尬的局面不会出现。总之,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有活力、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