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七章寄生于脉管或组织的蠕虫1.掌握旋毛虫与致病或诊断有关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2.熟悉旋毛虫所致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3.了解旋毛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骨骼肌细胞内,引起旋毛虫病,该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一)成虫细小呈线状,乳白色,头端较细,尾端较粗。咽管约占体长的1/3~1/2,其后段背面有一杆状体,由一列圆盘状杆细胞组成。两性成虫的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一)成虫雄虫:大小为(1.4~1.6)㎜×(0.04~0.05)㎜,尾端有2叶钟状交配附器。雌虫:大小为(3.0~4.0)㎜×0.06㎜,子宫较长,中段含虫卵,后段则含幼虫,愈近阴门的幼虫愈成熟。(二)幼虫幼虫寄生于宿主的骨骼肌细胞内,形成梭形囊包,称幼虫囊包,大小约为(0.25~0.5)㎜×(0.21~0.42)㎜,1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多时可达6~7条。二、生活史成虫二、生活史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3个连续的时期:1.侵入期(肠型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育为成虫及产幼虫的过程为侵入期,此期历时约1周。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乏力、畏寒及低热等全身症状。此期极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液循环到达各器官及侵入骨骼肌细胞内发育,导致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为幼虫移行期。临床表现:此期最突出的症状是全身肌肉酸痛、压痛,尤以腓肠肌最为明显,其次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呼吸疼痛,甚至还可出现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颅内高压。此期可持续2~4周。3.囊包形成期(恢复期)为受损肌细胞的修复过程。临床表现:患者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但肌痛仍可持续数月。重症患者可因恶病质或毒血症、心肌炎而死亡。(一)病原学诊断1.肌肉活检:由于取样范围及数量受限,检出率仅为50%左右。2.剩余肉类镜检或动物接种(二)免疫学检测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自1964年西藏首次报道人体病例至今,云南、西藏、四川、广西、湖北、江西、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先后发生数百起旋毛虫病暴发流行。我国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区主要有3个区域:①云南、西藏、广西、四川;②湖北、河南;③辽宁、吉林、黑龙江。死亡病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防治原则:①积极治疗病人,阿苯达唑是首选药物。②大力进行卫生宣教,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和制品;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和砧板分开;认真贯彻肉类食品卫生检疫制度;③提倡肉猪圈养,加强卫生和饲料管理,以防猪的感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鼠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