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8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建议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陇县特种水产养殖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宝鸡市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1.1.3项目法人名称陇县浩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1.4项目法人代表李新院1.1.5项目主管单位陇县经济发展局1.1.6项目性质新建1.1.7项目建设目标该项目以陇县浩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我国大鲵、鲟鱼、鳟鱼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技术成果整合吸收其健康养殖、疫病防治等新技术,建设占地30亩、工厂化养殖水面8100㎡、水产品产量150吨、苗种230万尾的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园区,辐射和带动特种水产养殖户100户,纯收入达到426万元。使特种水产养殖成为宝鸡秦岭山区集群众致富、生态建设、健康食品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在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新建8100㎡养殖示范园区。其中流水养殖池5000㎡,大鲵生态繁育池1080㎡,孵化厂房1200㎡,室内养殖池820㎡及配套设施,购置大鲵亲鱼320尾、鲟鱼亲鱼120对、鳟鱼亲鱼80对;构建“合作社+科研+基地+农户”推广模式,带动发展养殖户100户;2、建设特种水产养殖科研服务体系。建设宝鸡市特种水产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治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专家大院和技术培训中心,新建科技实验楼680㎡,购置仪器设备1484台套,培养技术员50人,培训养殖户1000人次;1.1.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18个月。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其中2012年4月至2012年6月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完成固定资产建设;2013年9月至10月完成仪器﹑设备购置;2013年11月至12月,竣工验收。1.1.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经估算,总投资为1920.7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73.74万元,其它投资347万元。申请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620.74万元。1.1.11项目效益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纯收入378.10万元,使100户退耕还林户可获426万元纯收入,解决退耕户就业人数321人,人均增收13271元。1.2.12编制单位陇县水产工作站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申报2012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2】223号)。2、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材料。3、《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6、《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7、《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1.3可行性研究结论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符合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要求,符合国家和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符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项目建成后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陇县自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以来,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的历史机遇,以经营绿色、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为战略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措施、严格管理、扎实有效地在全县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着重将河流源头、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区域、移民搬迁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地段纳入退耕还林规划,实行一个村、一条沟、一面坡的整退整还,以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工程区内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双赢。首先是“绿了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2.3%上升到90.2%,水土流失面积日益减少,最直观的是近年全县未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雨季涨水不再浑浊,各种野生禽鸟日渐增多,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象。其次是富了民”,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累计总投入达2.72亿元,全县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15366户56085人直接受益,人均已获得生活补助费160.36元,粮食补助1084.78公斤折合现金1518.7元。同时解放出来的生产力放手发展其它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支柱产业发展水平。第三是“育了人”。通过几年来工程的实施,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基本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