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毕业生素质评价文件和表格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附件2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办法为切实发挥中小学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制度改革对推动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冀教基[2005]117号)、《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补充通知》(冀教基[2006]16号)精神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北省2021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我市2021年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办法。一、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组织机构(一)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初中学校要成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学校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初中学校各毕业班级要成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小组,负责实施学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使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各初中学校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在保证本评价体系科学性的前提下,制定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二、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发展、持续发展和特长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坚持正确导向原则。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增加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学生权益。及时公开信息,把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始终置于群众和舆论监督之下。三、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目标任务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学业成绩,也作为其升学成绩。通过实施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工作,构建既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又能科学测量学生学业成绩;既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能科学有效地选拔出高一级学校新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四、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评价内容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有关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各县(市)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实际,增加“创新与发现”一项,共包括七个评价维度,即:(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二)评价主体1.各县(市)区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细化七个评价维度,列出各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评价要素及其主要表现,提出评定要求;对学校评定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接受投诉和举报,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2.初中学校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主要职责是在县(市)区教育局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工作。班级应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任课教师代表参加的班级学生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评价小组,具体负责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学校基础性发展评价工作委员会选任。各学科专任教师参与评定工作。(三)评价方式1.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各县(市)区应该遵循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评价中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或全班评价)、教师评价、统一考试(如统一组织的理化生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和体育考试等)有机结合。各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所占权重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建议适当提高学生互评的比重,考虑到本评价对学生本人为高利害性评价,学生自评可不纳入等级计算,以评语的形式呈现。各地应考虑实际情况选择确定教师与学生是在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的维度、要素上还是主要表现上进行评价,考虑到工作量,建议学生主要在维度上进行评价,教师在要素上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可以采取全班互评和小组互评,建议采取全班互评。如果班额较大,可采取小组互评,但每一小组人数不宜少于25人。教师评价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每个初中毕业班成立一个由班主任和本班科任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建议人数为3—5人或以上。小组成员在本班级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