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阅卷负责人访谈——物理长沙市第一中学苏武军“为什么这样写不能给分?”、“怎样表达才叫规范?”、“高考答题要尽量多写些文字吗?”这些是大家(特别是各次考试后)向任课教师提的频率很高的问题。也正因为很多考生对这些问题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高考的估分与实分大相径庭者不在少数。误区1: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物理主观题的评分说明中有“如发现考生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因此得满分的题不仅答案要正确,还要方法或步骤无误。例如:2009年高考第24题有考生错把铜棒的长度当成1.0m,也能算得正确答案;2008年高考第24题有考生在对小球写方程时,错用“”,也能得正确的速度“”;2007年高考第23题有考生只用了公式“”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这些情况都是答案正确而方法或步骤错误,最后得分不仅不是满分,还可能是零分。误区2:答案错误一定得零分。物理主观题的评分说明中有“……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分步计分”或“踩点计分”。若方法或步骤无误,仅仅是最后答案计算有错,是不会丢多少分的。例如:2009年高考第24题最后答案的计算很复杂,但这一步骤只有2分(总分15分)。误区3:文字书写越多就越规范,得分就越高。物理主观题的得分点绝大多数是物理公式而不是文字,因此不必要长篇大论来分析和描述物理过程(考试时间和答卷空间均不允许)。评卷过程中,常有考生将答卷写满了情景分析文字,却找不到一处得分点的情况出现。高考的文字书写要简洁,公式要准确,这样才能得高分。在大家走出了以上误区后,结合本人多年高三教学和高考评卷的经验,还有以下答题规律或技巧供大家参考:1.先易后难,速度和准确率结合。你不是每道题都能很顺利的得到正确答案,对个别难题要敢于放弃,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也许下一道就是你的拿手好戏。例如:2008年和2009年高考的第一道物理计算题都难于运算,部分考生在写出相应物理公式后可先放下计算最后结果的步骤而做下面的题,这样可多得分。2.计算题的表达重视物理量符号(或字母)的运算。你最好先用一表达式写出所求的未知量,最后代数据算结果(即:先进行字母运算,再进行数字运算)。特别注意表达式中有关动量和功的正负号问题,这些表达式往往占有较多的分数。3.将难题分解,个个击破。你对题中某一物理过程或情景分析不清时,一定要把已经明朗的条件转化为物理表达式,这样可方便分步计分。例如:2009年高考的第26题是一道很难的题,但大部分考生都应能做出“粒子不跟挡板碰撞时”对应的速度而得到8分,这是中学非常熟悉的情况;成绩稍好的考生还应能做出“粒子跟挡板碰撞一次时”对应的速度而再得8分。实际上很多考生并没有掌握这样的技巧,本题得0分和2分的考生所占百分比超过了90%。4.画好草图,规范字母,少写文字。若你根据题中情景,在答题区域画好了草图,将一些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图上,且用了平时常用字母来表达,可以少写很多文字。例如:用E表示能量,用表示能量的变化,老师评卷时都能看懂。但不能在同一题中用同一字母表达不同的物理量。例如,用R既表示半径,又表示电阻;用E既表示电场强度,又表示电动势,还表示能量。出现这种情况时,可用此字母加上标或下标来表达。5.表达式中的分数线不要写成斜线。有时把分数线写成斜线会引起歧义;最后表达式中不能有的物理量代数字而有的不代数字,否则将引起量纲的混乱。例如:2006年高考的第22题的电压表内阻正确答案为Rv=,而有考生写成了Rv=而丢分;有考生将已知条件R1=4000Ω代入而得到Rv=,这也是不正确的表达。只有你平时在做练习题或模拟题时,用心去感悟这些规律或技巧并掌握它,运用它,在高考时自然水到渠成,拿高分也理所当然了。苏武军:长沙市第一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连续七年任教高三年级,连续七年参加高考评卷工作,连续十年担任高中班主任,连续两年担任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比较擅长高中的德育工作和高考物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