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轧机厚度及板形控制.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M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章轧机厚度及板形控制.ppt

第五章轧机厚度及板形控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轧钢机的弹性变形、轧件厚度及板形控制§5.1工作机座的弹性变形与轧件厚度控制轧辊的弯曲变形:产生轧件的横向厚差,影响板形。由于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力P总是会波动的,所以产生的工作机座的弹性变形f也是变化的。为了维持板厚不变,必须对此进行补偿。补偿的方法是在轧制过程中控制压下量,改变轧机的空载辊缝值;具体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之为自动板厚控制系统简称为AGC系统(AutomaticGaugeControl)。二、机座弹性变形曲线与机座刚度一般C值越大越好,对大型轧机其值应为6000KN/mm以上。工作机座刚度系数C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实测法。对于现场的轧机而言一般采用实测法。轧制法——保持辊缝的开口S0不变,用不同原始厚度h0的轧件轧制,测出其轧制力P与轧后的厚度h1,对每次轧制,工作机座的变形量:f=h1-S0这样可以得出一组变形f与轧制力P的数据,由此连成的曲线就是该机座的弹跳曲线。压靠法——首先使原始辊缝S0=0,这时上下工作辊接触,并旋转轧辊,继续压下,记录下一组辊缝值S0与对应的轧制力P的值,将此连成曲线,就是该机座的弹跳曲线。讨论:两种方法的差异与比较。三、弹跳方程人工零位的原理及方法:由于辊缝指示值比实际辊缝值增加压靠力为P0时的弹跳量S,其弹跳量的计算值必须减少同样的量方可保持其实际的板厚计算值不变。这就引出以下形式的,采取人工零位的弹跳方程:四、工作机座弹性变形的计算5.1.2轧件的厚度控制二、弹塑性变形曲线(P—H图)与影响厚度因素空载辊缝S0对轧件厚度h的影响轧制力的波动坯料厚度H的变化张力的变化机座刚度C对轧件厚度h的影响三、机座当量刚度的控制19由上式可知,只要改变辊缝调节系数α的值,就可以改变K的值。以下就不同的α值所对应的K值及板厚控制方式进行分析。辊缝调节系数α与机座控制刚度K及板厚控制的关系曲线以上控制方式的关系曲线见图示。同时也可以用P-H图表示。一般在成品机架上为保持出口板厚不变,采用硬特性。而在平整机上,采用恒压力控制保持压力波动为零,使其出口板形良好,同时消除轧辊偏心对板厚的影响。四、厚度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类型和基本原理1、基本功能和类型一般称之为板厚自动控制(AGC)系统(AutomaticGaugeControl),它包括:测厚部份检测轧件的实际厚度厚度比较及调节系统与设定值比较得出厚差δh,经计算后得出压下调节量δS。辊缝调节根据实际测出的压下量变化△S与计算得出的δS值进行比较,输出电流信号,使液压侗服阀动作,完成辊缝的调节。轧件变形区部份这是厚度控制的对象,也是闭环控制系统中的一环。根据轧件的测厚方法,厚度AGC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1)直接测厚的反馈式AGC。由测厚仪直接测得轧机出口的轧件厚度h,与设定值比较后得出偏差δh,将此反馈给系统变换为辊缝调节量δS,使压下装置移动相应的值以消除厚差δh。27在压力反馈回路中设置了测压仪3、压力比较器4、压力和位置转换器5、以及调节系数装置6。当测压仪3测得轧件的轧制力P,将P值输入压力比较器4与给定的轧制力P0比较后,输出压力波动值△P再通过压力和位置转换器5转换为机应的弹性变形波动量△P/C,如根据工艺要求选定机座当量刚度系数K值,则由调节系数装置6将调节系数Cp(即α)与△P/C相乘后,即可输出应补偿的轧辊辊缝调整量。在位置反馈回路中设置了位置传感器1和位置比较器9。当位置传感器1测得压下装置行程S后,将S值输入位置比较器9;给定的压下装置行程S0比较后,输出压下装置行程波动值δS。上述两个回路的反馈信号均输入综合比较调节器7。如果信号δS与信号Cp△P/C不相等时,综合比较调节器就有信号输出。伺服阀8根据这一输出信号使压下装置动作,直到两个信号δS和Cp△P/C相等,压下装置停止动作,完成了一次轧辊辊缝的调整。在压力反馈回路中,给出不同的辊缝调节系数Cp,就能实现各种控制特性的厚度控制。如果将位置反馈回路断开,只是将轧制力P与给定的轧制力P0相比较,使系统保持P=P0,这就实现了恒压力控制。5.2板带轧机的板形控制板形缺陷与带材内应力的关系:边浪——ε边>ε中(ε=Δh/h0)而产生λ边>λ中(λ=1/(1-ε))中浪——ε中>ε边,而产生λ中>λ边其它常见板形缺陷如1/4浪等,见教材91页所示。一般而言,产生好的板型的基本条件是:必须使得沿板宽中部及边部的压下率/延伸率相等。典型板形缺陷二、带钢的截面形状——板凸度与辊缝凸度:a、良好板形的条件:b、板形的指标:1、相对长度差:以上单位为I值,表示相应的板带材相对延伸率的差值为10-5.如板厚h=5mm,凸度变化值(横向厚差)c=0.001mm,则相应的I值变化为I=20。2、浪高的表示方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