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编辑:杨林海校对:王海成学习目标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了解文天祥抗元。了解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重点、难点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等史实。正确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知识汇总一、“一代天骄”的崛起。蒙古的统一。时间:1206年。人物:铁木真。意义: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蒙古的扩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除了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外,还一直打到了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二、忽必烈改制。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建立者:忽必烈。国号:元。都城:大都(今北京)。2、南宋灭亡:1276年。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后来兵败被俘,他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元的统一:1279年。元世祖改制: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地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员政绩好坏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指导农业生产。改制的影响: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三、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1、人分四等。(1)目的:元朝统治者想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四个等次: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2、文化趋同。(1)民族融合的加强: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各民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减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文化趋同:元朝统治者主动接受汉族文化,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典型例题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成吉思汗的历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完成蒙古统一大业B.1260年尊称为成吉思汗C.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D.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2.元朝建立于()A.1260年B.1271年C.1276年D.1279年3.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的是()A.文天祥B.王立C.于谦D.辛弃疾4.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丞相B.尚书省C.中书省D.内阁5.元朝设置的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A.户部B.农业部C.中书省D.司农司6.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它是()A.女真B.波斯C.维吾尔D.回族7.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蒙古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B.汉族与蒙古民族的矛盾C.蒙古贵族与汉族农民的矛盾D.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8.元朝统治者把各族人分为四等,其目的是()A.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B.通过分而治之,达到长治久安C.发展各自的民族文化D.保证蒙古族的至高无上的地位9.元朝民族融合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迁徙与杂居B.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全国大一统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江南地区10.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2004•安达市)行省制度,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二.填空题12.元朝统治者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_____________制度。中央设_____________,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_____________,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13.1271年,_____________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_______。1276年,元军占领_____________,南宋灭亡。B能力提高三.动脑筋14.《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指分封制)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不及)元。”在这种情况下,元朝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后世有什么深远的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尽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并无所用,不若尽杀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弗为尔。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织八万匹、粟四十余万担。何为五用哉!”――——《宋史纪事本末》材料二(耶律楚材)秦立燕京等十路征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左省部旧人。辛卯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