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昆虫的生物基础一、知识点1.昆虫的繁殖;2.昆虫的变态;3.昆虫发育的各个虫期;4.昆虫的休眠;5.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6.昆虫的主要习性与防治的关系。二、重点昆虫的主要习性与防治的关系三、难点昆虫的变态及发育的各个虫期(二)孤雌生殖(单性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大致可分三种类型: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行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在膜翅目蜜蜂、蚂蚁等昆虫中,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蚜虫是最常见的例子,蚜虫从春季到秋季连续若干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只在冬季将来临时才产生雄蚜,进行两性生殖,雌雄交配产卵越冬。(二)伪胎生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蚜虫类,其卵在母体发育并孵化,所以产下来的不是卵,而是幼蚜(若蚜),似胎生,但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故称伪胎生。哺乳动物的胚胎是在母体的子宫中进行发育的,所需养料由胎盘取得。昆虫无真正的子宫,所需养料或来自于卵黄(如某些蓟马、家蝇科、寄蝇科等昆虫,称卵胎生),或由于卵内卵黄极少,且无卵壳,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通过伪胎盘的构造自母体内获得,故称伪胎盘型胎生。蚜虫的卵胎生(四)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幼虫期卵巢已经成熟,卵发育并孵化,这些昆虫以母体组织为食,母体因此死亡,实际是一种孤雌生殖方式,如一些瘿蚊、摇蚊。经过几代后,出现蛹态,产生雌雄虫,又进行两性生殖。(五)多胚生殖(增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2个或2个以上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增胚生殖。常见于膜翅目的小蜂科、姬蜂科、小茧蜂科等寄生性昆虫。(一)昆虫的变态及类型4.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期、幼期(若虫)、成虫期三个虫态。主要有下面三个类型:(1)渐近变态:如蝗虫、蝽蟓、蝉等昆虫的幼体与成虫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相似,仅体小、翅和附肢短,性器官不成熟,这类变态也称渐变态,其幼虫称“若虫”。(2)半变态:蜻蜓的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明显不同,这类变态称半变态,其幼虫称“稚虫”。(3)过渐变态:在同翅目粉虱科、蚧科(雄虫)和缨翅目(蓟马)中,其末龄若虫为不食不动的静止期,在形态上也不同于前龄若虫和成虫,而近似蛹(前蛹或拟蛹),这种变态称为过渐变态,不同于全变态,是渐变态的复杂化,是从不全变态向全变态的过渡类型。蝼蛄的不完全变态5.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虫态,如甲虫、蛾、蝶、蜂、蚁、蝇等。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而且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必须经过一个将幼虫构造改变为成虫构造的虫期,即蛹期。不完全变态与完全变态的区别(二)昆虫个体发育个阶段的特性昆虫卵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卵是圆形或肾形,如直翅目蝗虫的卵。此外,还有球形的(如甲虫)、桶形的(如蝽象)、半球形(如夜蛾类)、带有丝柄的(如草蛉)、瓶形(如粉蝶)等。卵的表面有的平滑,有的具有华丽的饰纹。(3)产卵方式:昆虫的产卵方式随种类而异,有的散产,如天牛、凤蝶;有的聚产,如螳螂、荔枝蝽象;有的裸产,如松毛虫;有的隐产,如蝉、蝗虫等。2.幼(若)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二个时期。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虫或完全变态化蛹)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或若虫期)。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积累营养,迅速增大体积。从实践意义来说,幼虫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最严重,因而常常是防治的重点时期。(1)孵化: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破卵而出,这就叫孵化。初孵化的幼虫,体壁中的外表皮尚未形成,身体柔软,色淡,抗药能力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有利时期。幼虫的生长往往呈阶段性,即取食─→生长─→脱皮─→取食─→生长……,在正常情况下,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要脱一次皮,所以它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即所谓虫龄)可以用脱皮次数来作指标。初孵的幼虫称一龄幼虫;脱一次皮后叫二龄幼虫,每脱一次皮就增加一龄,幼虫生长到最后一龄,称为老熟幼虫或末龄幼虫。虫龄计算公式:虫龄=脱皮次数+1。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称为龄期。(3)幼虫的类型:完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由于食性、习性和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幼虫在形态上的变化极大,根据幼虫足的数目可分成以下几类。无足型幼虫既无胸足也无腹足。寡足型幼虫只具有3对胸足,没有腹足和其他附肢。多足型幼虫具有3对胸足,2~8对腹足。无足型蛹是个不活动的虫期,蛹期不取食,也很少